来阅书屋
首页 > 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三章 工业时代

第三章 工业时代

目录

  勇除军阀、统一‮国全‬,并不完全依靠军事手段。

  南征的第一年,吴铁生与冯承乾把重点放在南京国民‮府政‬上,采取打击与拉拢两条路线并进的策略。

  一九一八年五月,由冯承乾亲自指挥的舰队进⼊长江口。

  虽然南京国民‮府政‬用岸炮与⽔雷封锁了长江航道,但是并没起到效果,舰队在五月二十二⽇就到达南京城外。

  面对坚船利炮,南京国民‮府政‬逃往武汉,随后又迁往重庆。

  到七月底,南征军队已经占领了江苏、江西、浙江等地,先头‮队部‬进两湖,长江下游尽收手中。

  八月,与山西军阀冯⽟祥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当月月底,冯⽟祥接受了吴铁生开出的条件,在出军队之后,宣布拥护与支持〖中〗央‮府政‬,随后被吴铁生任命为〖中〗国陆军副司令、兼副总参谋长。九月初,冯⽟祥就来到‮京北‬,向〖中〗央‮府政‬述职。

  顺利拿下山西,进军陕西就不成问题了。

  十月,陆军西北方面军攻⼊山西,兵锋直指西安。在攻打西安受挫之后,西北方面军的第七军团南下进⼊汉中,第八军团向甘肃进,第九军团则留在西安郊外。月底,陕西大部地区已在〖中〗央军控制之下。

  养底,吴铁生策划了进川战役。

  在剑门关与刘湘的,军恶战三⽇之后,〖中〗央军凭借克虏伯公司生产的重炮,摧毁了川军的防御要塞,夺取了剑门关。

  一九一九年一月中旬,〖中〗央军开进四川。

  到一九一九年五月除,除了川西与康定地区之外四川全境都在〖中〗央军控制之下,并且与顺江而上的南方方面军对逃到重庆的国民‮府政‬形成合围之势,攻打重庆,铲除与〖中〗央‮府政‬分庭抗礼的国民‮府政‬已经指⽇可待。

  此时,由冯承乾指挥的舰队已经到达珠江口。

  面对由六艘主力舰、数十艘中小型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广东地方‮府政‬做出了非常理智的选择,没有与〖中〗央‮府政‬对着⼲。

  五月底,在冯承乾答应了广东地方‮府政‬提出的几个要求之后,舰队进⼊广州港。

  随后,广西军阀李宗仁宣布拥护〖中〗央‮府政‬,并且在六月初出军权,由〖中〗央‮府政‬任命为陆军军政部部长。

  到此两广归属〖中〗央‮府政‬管辖。

  到六月,依然‮立独‬在外的只有西南的云南与西蔵,西北的甘肃、

  青海与‮疆新‬,东北三省、以及闹‮立独‬的蒙古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南征已经取得了阶段成功,江南与南方大部地区均已归属〖中〗央‮府政‬。

  只是,离统一还远得很。

  在这一年中,冯承乾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舰队指挥作战,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不是在青岛的海军司令部就是在‮京北‬的〖中〗央‮府政‬里忙碌。

  虽然宋靖国已经提出了一整套的工业发展方案,但是某些地方,依然得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按照宋靖国的规划,首先应该建立起采矿、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再发展船舶、机械、车辆等制造业。

  问题是,不管是发展采矿业、还是钢铁业与化工业都需要不少的时间,而海军的舰船本等不起。说⽩了,如果不在三到五年內打造出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造船业,海军的那些大型舰船将不得不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从而使海军在短期內丧失作战能力。

  据冯承乾估计,三到五年后也差不多该北伐了。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海军将不可避免的面对強大的对手,即〖⽇〗本海军,因此必须确保海军舰船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这样一来,就需要提前发展造船业。

  宋靖国提出了几个问题,冯承乾也做了比较明确的回答。比如,造船业需要钢铁业与化工业做支撑,而〖中〗国暂时还没有⾜够的钢铁与化工生产能力,因此在近期,只能通过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来解决这个问题。所幸的是,冯承乾与德皇、以及宋靖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各大企业的关系都不错。更重要的是,冯承乾已经提出了招商引资的发展策略,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企业对此也非常有‮趣兴‬。

  冯承乾在青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规划〖中〗国的第一家大型造船厂:〖中〗国海军造船厂的建设工作。

  这是一座国营造船厂,而且由海军直接管理,其主要职责就是为海军服务。

  在‮京北‬,冯承乾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代表进行协商,并具出面为德资企业争取有利政策。比如,在冯承乾的争取下,〖中〗央‮府政‬将减免由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股的合资企业的税费,并且允许德资企业在〖中〗国境內开开办销售点与分公司,帮助德资企业征收工厂用地等等。

  这些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到华投资。

  事实上,这个时候,在战争中发了大财的德资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市场,而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大巨‬的市场。更何况,〖中〗国也在飞速发展,加上政策上的支持,更是让德资企业趋之若鹜。

  据〖中〗国〖中〗央‮府政‬做的统计,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的一年里,德资企业在华投资就⾼达十八亿帝国马克,约和两百亿华元,相当于〖中〗国在当年获得的境外投资的百分之七十。

  德资企业积极⼊华,也带动了其他‮家国‬的大企业。

  比如,美资企业在这一年间的在华投资达到了二点四亿美元,占‮国美‬企业对外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二。

  对〖中〗国来说,利用外资是快速发展的唯一办法。

  当然,前提是做好控制。

  对此,冯承乾提出了一个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的办法,即所有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必须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企业,而且〖中〗国本土企业所占股份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从而使〖中〗国本土企业能够在合作中发展壮大。此外,〖中〗央‮府政‬也将给予与外资合作的本土企业一些税费上的减免。

  说⽩了,在鼓励外资⼊华投资的同时,还得鼓励与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壮大。

  从本上讲,只有民族企业发展壮大,〖中〗国才能发展壮大。像〖中〗国这样的‮家国‬,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资⾝上。

  更重娶的是,外资在华投资,只是为了利益。

  真正在为‮家国‬复兴、民族崛起做贡献的,只有民族企业,因此不管如何鼓励外资到华投资,都必须把民族企业摆在首位。

  一年不算长,也不算短。

  在这一年里,〖中〗国的民族企业如同雨后舂笋般的冒了出来,而且部分有实力、有技术的民族企业已经发展壮大。

  比如,由清‮府政‬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就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企业了。

  到一九一九年中期,江南制造局已经改组为江南集团,下设造船、

  钢铁、机械制造与军火等四家子公司,而设在⻩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是〖中〗国最大的本土造船厂,江南钢铁公司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钢铁冶炼企业,江南军械制造公司则是仅次于青岛兵工厂的第二大军火制造企业,而江南机械制造公司则在一九二零年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台机车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七个能够制造机车头的‮家国‬。

  越迈越快的工业化步伐,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工业布局。

  到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在江南地区尽数由〖中〗央‮府政‬控制之后,‮家国‬工业布局成为了〖中〗央‮府政‬的头号大事。

  七月,冯承乾回到‮京北‬,提出了“一江一岸”的工业布局战略。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沿长江与海岸线,部署‮家国‬的重工业,充分利用⽔运,抵消铁路等基础建设不⾜产生的问题。

  如果采用别的工业布局,通将成为主要瓶颈。

  要知道,到这个时候,〖中〗国的铁路总长度还不到两千公里,而且主要分布在华北,江南几乎没有铁路。建立起覆盖‮国全‬的铁路网,没有二十年、以及‮大巨‬的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毫无疑问,一九一九的〖中〗国,本没有办法指望像德意志第二帝国那样,在短期內建立起娶盖‮国全‬的铁路网。如此一来,加強⽔运,特别是充分利用长江、

  珠江、以及海运便捷的沿海地区,就成为了唯一选择。

  当然,工业布局不仅仅依靠通,还得依靠资源。

  〖中〗国有⾜够多的资源,铁矿石、铜矿石、煤炭这些都不少,而且冯承乾知道,〖中〗国的石油储量也不少,只是还没有开发出来。可以说,这是〖中〗国比德意志第二帝国优越的地方,即在发展工业的时候,不用考虑遭到敌对国的封锁与限制,本土资源就⾜够了,本不需要从海外获取资源。

  如此一来,资源产地也成为了决定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一九一九年底,在冯承乾与宋靖国的推动下,〖中〗央‮府政‬启动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即在国內勘探油田。

  全球工业化已经走过了蒸汽时代,正在向內燃机时代迈进。

  在下一场战争中,內燃机驱动的‮机飞‬、坦克、舰艇必然成为各个‮场战‬的主角,而谁能走在前面,谁就有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