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热门 > 江山射姬 > 第77章 是很清楚

第77章 是很清楚

目录

  原材料成本低到了让陈肇不敢相信的地步,一斤米做两斤粉,五百斤粉,大约需要二百五十斤粮食,也就是不到两石粮食,按照此时的粮价,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半左右的粮食,二百五十斤粮食大约700文钱左右的样子。

  按照一碗米粉市场价格6文钱,一千碗粉就是6000文,⾜六两银子!当然,这其中只是计算了单一原材料的成本,还有其他原材料的成本,陈肇就算把这些原材料成本往最多算,一千碗粉的原材料价格绝不可能超过一两银子。

  然后陈肇初期的投⼊是什么?陈肇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本就没怎么花银子,成本在哪里?在价值论中,三大基本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三大要素,米粉产业是轻资本产业,原材料和生产工具陈肇家里面完全拿得出来,其次就是土地,⾝为大地主家庭,还能少得了地?最后就是劳动力,更不用提了。

  陈家自己人加上⽩莲教控制区的忠心教徒,⽩莲教的这帮人能跟着圣子⼲活,已经是莫大荣幸,陈肇封他们银子他们都不愿意接,陈家自己人本来就是陈家人,跟着少爷⼲活那是天经地义。

  因此从三大要素的角度来看,米粉产业的成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最多最多要算一个杭州府內的米粉店铺的问题。

  但是陈肇当然不担心这一点,王世贞是杭州府实实在在的掌权人,不说能用一个低廉到夸张的价格拿到门店,起码能用一个不吃亏,不用多花溢价的方式拿到门店,在杭州府,这样一个门店同样是很便宜的。工坊有了,工人有了。

  销售店铺也不用担心,五倍的利润额就摆在陈肇面前,一天就算只赚五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两,一年下来一千八百两,陈肇这样一个地主家庭一年的盈余也就是这个数。陈肇一边计算,他的心跳有点加快了起来。

  学习历史的他,经常能在历史中得知这样的一个经验…华夏原始小农经济的产能,跟近代产业经济相比是绝对落后的,陈肇对这样的经验结论只有字面意思上的理解。

  但是从没有直观的进行过实验论证,如今他总算明⽩了为什么产业经济会摧枯拉朽一般彻底打破华夏的小农经济自循环,一间没经过工业改造的手工米粉作坊,产值居然抵得上陈家这样的南方大地主家庭!

  如果未来香⽔、⽩糖等产业一旦上马,利润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接下来自然是话不多说,陈肇留了陈家的下人们跟着王老头学习米粉制作工艺,他自己则先一步前往杭州府盘一个门店,打通米粉产业环节的最后一环。

  门店的选址很重要,陈肇希望自己的米粉门店能够位于杭州府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同时最好在一个接近杭州府城门口的地区,据杭州府市民的习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具有小规模流动的,这些市民需要出城做工、务农。

  这一部分人因此也都有这样的习惯…出城之间吃早饭,出门⼲活一天,回来之后吃个晚饭回家。古人对明代的杭州府有这样的描述:“杭城北湖州市,南浙江驿,咸延袤十里,井屋鳞次,烟火数十万家,非独城中居民也。

  又如宁、绍人什七在外,不知何以生齿繁多如此。”这句话说⽩了,是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杭州城內的人口相当多,不仅如此,有些家庭还有居住在城外的成员,林林总总加起来人口相当恐怖。

  陈肇进杭州府没逛多久,很快就相中了一家店铺,巧合的是,这个铺子距离自己的小医馆还不怎么远,周围有不少⾁铺、米店,再往里走两步就是各种小商业铺子,形成了一个小规模集群,有典当铺、丝绵铺、杂货铺、线香铺,人流量相当之大。

  陈肇找了这个铺子的老板,这人开口就是六十两,还不算税,陈肇寻思着这老板是看自己太年轻,嘴上没长⽑,把自己当猪宰了。

  他也不跟这个老板打唾沫星子,当即花了几两银子买了上好五花⾁两挂,一坛好酒,找到杭州府负责住税的课税司副使李利。

  李利这人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很瘦,一⾝官袍挂在⾝上呼扇呼扇的,留这个山羊胡,一肚子的精明算计,他跟陈家是老情了,他大哥的正房,也就是他大嫂,跟陈肇的三姨娘是孪生姐妹。

  本来就沾亲带故,最重要的是他负责的一部分税收就包括陈家,陈家是从来不拖欠各种税项的,有时候陈家势力范围內的农户如果不上粮税,陈家还会先行垫付。

  每当过年也都不忘了给李利备一份礼,给李利省了好大的心思,李利自然也在税收上给陈家给了不少方便,双方‮谐和‬的合作了好多年了。

  听闻陈肇来访,李利赶忙亲自出门接,两人虽然见面不多,但是热情的好像多年的老友一般。

  李利听闻陈肇找他是来问店铺转让的事情,李利拍了拍脯道:“这事情你可算找对了人,我保管帮你收拾的安安稳稳,你一句话都不用说,就站在我⾝后就行了。”于是接下来,陈肇就目睹了一出鲜活的“资本向官僚下跪”的明代好戏码。

  李利带着人手,大摇大摆的就来到了那个店铺前,那老板一看是管税的老爷来了,后面还跟着那个刚才问自己店铺价格的年轻人,顿时知道自己踢钢板上了,背后一下子就出了不少冷汗,忙不迭的陪着笑就了出来。

  李利道:“店家老板,你这个铺子多少银子转让?”那老板赶忙鞠躬道:“李大人,小人不知是李大人的朋友来看店,早知道如此,小人哪里敢收钱,这店铺不要钱!”

  李利皱眉道:“不要钱?我怎的听说你这店铺值六十两银子?”老板汗流浃背,一边擦汗,一边道:“李大人,哪里的话!小人这铺子不值钱,毕竟想卖个虚价钱,有人来问,自然就说了…”

  “好啊!你这等偷奷耍滑的商人,肯定也少不了漏税!来人,查查这家店的账。”李利大手一挥,旁边的衙吏拿这个册子对照着店铺名就查了起来,老板吓得‮腿双‬一软就跪了下来,道:“李大人!

  小人门肆、落地、牙税契税都教齐了,不曾偷税漏税呀!”那衙吏自然也是个老油条,李利是来找这个老板⿇烦的,他是很清楚的,所以即便没什么⽑病他也得找出来点“⽑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