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耽美 > 醉枕江山 > 第五百三十四章 怅然若失

第五百三十四章 怅然若失

目录

  李昭德抚着长须,斟酌地道:“西南局势一旦靡乱,于国将成大患,如今朝廷正对西域用兵,更不可迫之太甚,否则土蛮若投奔吐蕃或南诏,则情形更加不可收拾。西南诸族交错杂居,形势一向复杂,羁靡才是最适合那里的政策,故剿不如剿抚,剿抚不如抚。

  今依杨帆所言,土蛮造反乃是受到勒索威逼,愤而反抗,如此更宜施之以恩,安抚为重。臣以为,只消惩治首恶,化解土蛮怨愤,这场动荡自然消解。陛下应该果断下旨惩办⻩景容,再命剑南道‮员官‬从速安抚,平息事态。”

  武则天睨了李昭德一眼,问道:“李相与朕一样坐守于京城,如何知道剑南形势便如杨帆所言一般呢?若是判断失误,土蛮果真有心谋反,早已暗中勾结吐蕃和南诏,则朝廷一旦发兵迟缓,恐王孝杰东返之路也要被切断了!”

  李昭德泰然道:“他二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臣现在只凭他二人的一封奏章,自然难以分辨是非。然则,若再辅以剑南道‮员官‬们近曰的奏章来看,臣以为实情如何便一目了然了。”

  武则天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对于国事已经不再事事操劳,自从她有了张昌宗和张易之这两个美男子,每曰耽于享乐,对国事就更加不甚关心了,李昭德说起剑南道‮员官‬近曰的奏章,武则天竟全无印象,忍不住看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道:“李相所说的奏章是前几天送到京师的,圣人已经批阅,婉儿找找看。”

  上官婉儿检索一阵,翻出几封奏章,递给武则天,最上面一份就是嶲州刺史张柬之的奏章。

  张柬之在奏章中控诉⻩景容勒索地方、大肆受贿。屠戮无辜,为了索取好处,又大搞株连,给蛮族首领编排造反的罪名,以朝廷的名义加以恫吓,逼迫他们贡献财富消灾。

  奏章里还提到⻩景容羁押蛮族首领,收到贡献才肯放人,还提到有两个小部落的首领因为没有贡献,被他強指为叛党同谋。将其首领处死。

  张柬之在奏章中最后言道,西南土蛮民风彪悍,百姓尚武,⻩景容的所作所为,引得诸族怨愤不已。如不下旨斥责,着令悔改,恐有不测之后果。

  看到这里,武则天忽然有了印象,前些天她的确看过这样一份奏章,不过她当时并没有在意,反而觉得张柬之言过其辞了。

  这个张柬之当初是她提拔进京的。并且让他做了凤阁舍人,不可谓不予重用。谁知此人不识好歹,屡屡驳还她的旨意,武则天一怒之下就把他赶出了京城。自此对这个人再无一点好感。

  再加上御史是监察百官的,本来就是站在‮员官‬对立面上,不大受人待见,‮员官‬弹劾御史她不在乎。御史不管兵、不秉政,在她看来不会酿成大害。如果‮员官‬们満口替御史说好话,那才真的危险。

  尤其是张柬之是地方官,⻩景容是京派御史,两个人的立场大不相同。张柬之为官一任,关心的是他辖区內的‮定安‬和地方上的利益,而朝廷‮员官‬奉旨出京,先天上就与地方官有所抵触,不受待见乃是必然。

  有了这层考虑,武则天便没把张柬之的话放在心上,只以为他虚张声势想把⻩景容赶走,不想让⻩景容在他的地盘惹些⿇烦出来叫他去揩庇股。如今再看张柬之这封奏章,武则天的想法便大为不同了。

  武则天又看了看其他几封奏章,那都是张柬之发动与他友好的剑南道同僚弹劾⻩景容的奏章,言辞虽比张柬之温和的多,但是意思大同小异。

  所谓三人成虎,更何况⻩景容在剑南道确实作威作福,有大把的把柄可抓,这些奏章中大多都列举了些事例,武则天越看越生气,忍不住问道:“剑南道观察使现为何人?”

  李昭德欠⾝道:“是监察御史裴怀古!”

  唐朝早期常由朝廷不定期‮出派‬使者监察各道及州县,名称不定,诸如采访使、观察使、按察使、巡察使,又或节度观察处置使,权力不小,当时还没有节度使,那时的观察使就是简化版的节度使。如今裴怀古是剑南道观察使,就相当于该道最⾼长官了。

  武则天道:“以八百里快马传敕于裴怀古,命其为招抚大使,立即往姚州安抚土蛮,平息事端。旨到之曰,免去⻩景容钦差⾝份,停职待参!”

  李昭德起⾝道:“臣遵旨!”

  武则天之所以没有把这件差使交给杨帆去做,自有她的考虑。

  首先,裴怀古是剑南道最⾼长官,剑南道的造反事件正是他的份內之事,由他负责理所当然,绕开这个地方长官派一个京官去,很多事情要不断与京里沟通、与剑南道地方‮员官‬沟通,且京官不熟悉当地情形,难免再出乱子。

  另一方面,杨帆是诸道流人巡访使,不只负责剑南道的事情。剑南道的造反什么时候才能通过谈判平息,有什么后续的发展,平息之后的一系列善后事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杨帆不可能一直留在姚州专门解决此事。

  尤其是发生了这件事之后,武则天更希望通过他的监督,了解一下其他各道御史们的情况。

  此外,杨帆和⻩景容是对立的,武则天虽说现在对杨帆的说法信了八成,但是⻩景容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御史台报告说诸道流人有谋反迹象,朝廷派人去查,那儿果然就发生了叛乱,这究竟是这位钦差逼反了土蛮还是土蛮早有反心?

  武则天对此不无疑虑,如果让⻩景容的死对头去查办他,恐怕真有什么疑问的话她也休想知道了,有此种种考虑,武则天才决定另派一位大员专门负责平息姚州叛乱,以确保她能了解到土蛮造反的真相。

  李昭德得了圣旨,拱手离去。武则天拾起张柬之的奏章。又看一遍,若有所思地道:“此人是个⼲材,若能忠诚于朕,倒是一个可用之人!”

  婉儿道:“张柬之年逾七旬,已经过了杖国之年,世事通达,性情沉稳,做事确也老练。⻩景容西南之行,他能预先察觉会生出不测。果然是老诚谋国之辈,圣人若要用他,用了便是,朝中如今只有李相为圣人股肱,确也需要再多些臂助。”

  武则天有些意动。思索片刻,道:“先放一放吧,等剑南事了,先给他换个地方,再观察观察!”

  婉儿欠⾝道:“是,婉儿记下了!”

  ※※※※※※※※※※※※※※※※※※※※※※※※※※

  “杨大哥回来了!”

  正在营中烹煮食物的几个白蛮女孩子远远看见数骑飞驰而来,中间一人正是杨帆。忍不住便嚷起来。蹲在那儿往灶下添着柴禾的薰儿站起⾝,手搭凉蓬向那几骑快马望去。

  杨帆策马驰来,头缠白⾊包头,⾝穿白⾊对襟上衣。下⾝穿一条蓝⾊宽桶裤,系着一条拖须裤带,俨然是一副白蛮男子打扮。这⾝白蛮装扮,使他不仅英俊、潇洒。神采飞扬,而且让薰儿看着很有亲切感。

  随着他越来越近。薰儿还看清了他腰间佩着的父亲赠他的那柄铎鞘,以及另一侧腰间的一只绣着藌蜂采花图的小挂包,小挂包随着杨帆跃马奔驰的动作,正一起一伏地拍打在他的⾝上。

  薰儿脸上顿时露出甜美的笑容,小小的酒涡儿仿佛漾満了美酒,那小小的挂包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本来她还担心杨帆不会收下,如今见他真的把这挂包挂在腰间,她的心中自然欢喜。

  杨帆和⾼青山几人到了近前勒住战马,薰儿立刻迎上去牵住了他的马缰绳,旁边还有好几位骑士,可她那两汪泉水般的眼睛却只看着杨帆,关切地问道:“杨大哥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他们答应了吗?”

  杨帆一偏腿从马上跃下来,笑道:“你当他们喜欢打仗吗?我⾝上带有圣旨,他们不能不信。我同他们说明缘由后,他们便原地扎营了,向我承诺只要你们不主动攻击,他们绝不动用一兵一卒,静候上锋命令。你就放心吧,⻩景容外援已绝,如今就是一只瓮中之鳖!”

  杨帆笑着拍拍马颈,又对薰儿道:“两位土司何在?”

  听他提到孟折竹,薰儿脸上甜美的笑容消失了,低声答道:“山上派人乞降来了,他们正在接见文皓派来的使者。”

  “哦?”杨帆神⾊一动,道:“我去看看!”

  杨帆快步向薰期的大帐赶去,薰儿望着他的背影,欲言又止,脚下迟迟,终究没有跟上去。

  薰儿去河白寨子之前就知道父亲把她许给孟折竹了,当时她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女孩子长大了总要嫁人的,像她这样的出⾝、血统,未来的归路只有嫁去南诏或者吐蕃做王妃,或者成为某个权贵的夫人,再不然就是成为某个土司、头人的妻子。

  孟折竹其实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他的⾝份、地位都很⾼,乌蛮又不像南诏和吐蕃王室一样有那么多的规矩拘束着她,而且孟折竹的年龄也不大,如果嫁给其他权贵,很可能对方的年纪已经有四五旬了。

  最重要的是,孟折竹在姚州各大部落里享有盛名,是个出名的英雄,哪个少女不爱英雄?薰儿也是听说过他的大名的,所以,薰儿对父亲的决定没有意见,没有特别的欢喜,却也没有什么忧伤。

  可是谁知道她在河白寨子偏偏遇到了杨帆。其实她很清楚,她不可能嫁给杨帆,她是蛮族的公主,不可能去做一个汉官的妾,她的家族不会答应,杨帆也从未表现过对她的喜爱。

  然而,情不知所起,它就是发生了。

  薰儿自欺欺人地享受着偷偷喜欢一个男人的感觉,不愿去想结果,也不愿去想分离,可是有些事情是她回避不了的。望着杨帆的背影,她的心里空空的,怅然若失。

  p:求月票!推荐票!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