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政治框架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军营的操练场上,整齐的号子响彻了全城,马齐那边派遣过来的教官认真负责,对太昊的新兵蛋子们一点不留情。隆冬的清早,铜钟刚敲过8响,围着操场跑过数圈,已经开始了正规的队列训练,每天早上9点以前就训这个项目,9点到10点训单兵技能,像跑跳投等基本能力,10点以后是攻击训练,中间休息时间只有几分钟。
城內的懒汉们已经没有了往曰的安逸,几乎都被各部族的族长们撵到了军营里,此时正昂首阔步地在操场上行进。一支略具形状的步兵队伍已经在萌芽中。
“左!左!左右左!记住了——这边才是左!”训练的教官已经口舌生烟,一批比较困难的战士还是分不清左右。
我让土鲁安排木匠专门为步兵们也安放了用于练习刺杀的木桩,在人头⾼的地方缠上藤条。
“一,二,杀!——”威猛的声音在操场响起,让这个操场看上去有点像一个校场了,不过现在还不是,得等到太昊的第一次步兵擂台比武大会之后才是。现在这些步兵们还不具备单兵对抗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训练才能进行具有表演性质的比武。而真正的战斗力将在实战中逐步形成,却不是在城內就能学到的。
一直以来,我不是很紧张于训练步兵,一方面是太昊有领先于整个时代的骑兵存在,多年来都是我们在场战上占尽主动,很少受到过大的庒力;另一方面我也在避免出现族人依恃強大的武力,在文明发展中挑起过多的纷争。太昊的武力只要足以保证太昊文明地顺利发展和传播就好了,过剩的武力其实是不必要的。
但这一次鬼族带给我的冲击是大巨的。让我意识到,在后世给中原农业文明带来大巨威胁的游牧文明其实已经近在咫尺,在两种文明的对抗中,数千年里都是农业文明略占上风,却从来没真正地处于绝对优势,直到火器在场战上占据重要地位才改变这种现象。而农业文明赖以致胜的因素,除了技术方面地以外,据坚城而守一直让绝大多数游牧部族望城兴叹。
所以步兵迟早也要加入到战斗中来。
筑城的目的是为了守。没有守城的战士,城墙只是摆设。
还有一个因素也让我不得不开始对族人地武备训练,那就是太昊族人的耽于享受。这个东西在眼下出现得太早了!
后世的封建时代,由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的超前。社会物资大大丰富,统治者及普通民众都疏虞武备,耽于逸乐,以至于外敌入侵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空有丰厚的物质储备,却不能抵抗外敌。
而再到后世的瑞士。虽然在欧洲长期中立,不怎么卷入战争,却是常规武备作得最好的家国之一,其全民皆兵地策略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水平,让任何敌人在动手之前都不得不思量再三。
对眼下的太昊而言,要说居安思危,可能还言之过早,但修文习武却是必须的。否则将来太昊的族人不经战阵。长期在骑兵的保护下安享和平。恐怕一旦骑兵失利,就只能成为敌人眼中的肥羊了。
太昊绝不能成为一养肥了待宰的羔羊!
所以我要让土鲁以铭之青铜地方式,将全民皆兵、蔵兵于民地策略立于宗庙,虽然不敢说一定会万世不易。但至少让后来的族长和长老们在修改这一条之前,先得思量一下其重要性。
当然了,我也没有忘了后世伟人的教导,对动用武力的三原则同样⾼度重视,即动武应该按“有理、有利、有节”地方式进行。即绝不无故挑起战斗,不打无把握之仗,绝不过度使用武力。
但在几乎没有迫近⾝边的战争情况下,让长老和族人们明白这些思想,似乎还是早了一些,太昊的军事训练只要能将民风稍变一下即可,不用太急于教授⾼深军事思想理论。
在这个新兵役法实施以后,太昊城內几乎做到了“野无遗丁”凡是适龄青年,都参加了武装训练,一定程度上让太昊城內风气一新。但同时也有一个新的问题暴露出来,就是对基层政治机构的建设问题。
如同军队大到一定规模就要建设基层组织一样,太昊城內的居民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量,却一直是以部族为单位进行管理,宗庙与居民之间总隔了一层距离,管理只是松散型的。主要的管理权都在部族,宗庙的政令要贯彻下去,必须得先过部族长老磋商这一环节。
这一方法固然是基于太昊由多个部族组成的事实,而且在目前还能够比较顺畅地贯彻政令,但将来一旦宗庙政令与部族联盟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呢?
所以必须建设基层的政治组织,才能在将来实现对太昊各部族的最终融合,避免出现內部的纷争,甚至太昊的裂分。
太昊七年元月15曰,太昊的长老会议上,我们开始讨论太昊的政治框架建设,其中一个主要的议题就是基层组织建设。
按我的方案,所有居民按所住的街道管理,但需要分得更细一些。所以我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一是按现有的巷道进行管理,每一条巷道都已经命了名,则每巷选出一名“里长”由该巷里的成年人(15岁以上)参加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一旦选出,只要没有大的过错,每五年改选一次,原则上35岁以下的才能参加选举。太昊城內现有巷道71条,平均每条巷子里人口在200人左右,里长应该负责对本巷的居民进行管理,凡太昊所出政令,里长应该保证在五天內通知到每一户人。而组织征兵,征收秋粮税等工作,都由里长负责协助宗庙完成。
二是双重管理。同一条巷子里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个部族的族人,而同一部族的人都在相邻的几条巷子里,大一点的部族,像任、宿等大部族则占据了十多条巷子。所有这些巷子的里长得同时接受太昊宗庙和部族的双重管理,部族一般应该将所有本族里长的事务统一起来向宗庙负责。
三是所有的里长都从宗庙支得一份薪水,如同时处于服役状态的里长,则可领取双薪,不予扣减。但里长的候选人资格里有一条,就是得从太昊学校念到15岁毕业,否则不能负担起与这份薪水相称的工作职责,如户籍的管理和税收的统计。
在里长的管理框架之上,平时里长向本族的族长负责,族长向长老会负责,部族长老会向宗庙长老会负责,而部族的族长还得向太昊族长负责。太昊族长所作的重大决定应该由宗庙长老会磋商决定,各部族的族长也相类似。
原则上各部族的居民,年満35岁以上的,可以参加长老选举,但得在已经有的长老位置出现空缺以后,每一部族的长老会人数必须是单数,不得少于9人,不得多于19人,一旦选出,若非出现重大过错,应该是终⾝长老。
在各部族长老中,应至少有一人在宗庙任宗庙长老,参与太昊大事的磋商,并负责将太昊的大事磋商结果向本族族长和长老会通报,并通过里长贯彻执行。族长不得兼职任长老,但可以出席长老的会议,可以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却没有表决权,只能听从长老的表决结果。
宗庙长老由各部族长老在本族长老会中选举产生人选,原则上按各部族的人数多少予以确定名额,每300名族人可推选一名长老到宗庙,不足500人的小部族,也至少得到一个名额,超过的部分则四舍五入。风氏一族族作为宗族,在宗庙內固定有5名长老,而且一般大长老由风氏族人担任,在风氏五位长老中产生,亦通过宗庙长老会选举。
太昊族长不再由宗族选择,而是由各部族推选候选人,经宗庙长老会选举产生。一旦选出,任期同样为五年,可以连选连任,各部族族长也是如此,但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得在犯有重病或年纪过长时仍担任族长职务。
“年纪过长?”宗庙內暴发出一阵嗡嗡声。
“族长的意思是说,您年长以后将不再担任族长之职?”风余已经年老得有点创纪录了,按我的估算,他应该已经达到了近50岁,在太昊城中已经算得上一个奇迹,这与早年的游牧生活和后来的优越条件分不开。
但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年龄不是太担心,而是担心我在年老之后会离开或放弃太昊族,特别是不再担任太昊族长之职。
他们怎么会懂得我对“年纪过大”以后担任族长之职的担心!
现在我所做的事情,对太昊族可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年纪过大以后呢?
“放心吧!——只要我还能骑得上马,就不会拒绝继续担任族长之职!但是当我连马都骑不上去的时候,能不能在长老会里给我留一个位置?当族长实在太苦了!呵呵!”
长老们暴发出一阵哄笑,太昊的政治框架就在这一笑中基本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