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科幻 > 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 > 第一百一十章 孝悌

第一百一十章 孝悌

目录

  年后,当她诞下胤祚的时候,她就把那个孩子忘在脑他的名字都忘了,此时的她已经被晋位为德妃。可她的幸福与喜悦完全是因为她终于可以亲自抚养自己的爱儿,这就足够了,胤祚是她唯一的孩子,这就足够了。六年时间里,德妃悉心照料呵护着她唯一的爱儿,每每在孝懿皇后⾝边看见那个孩子,德妃除了应付似的微笑,其他时间都是在看着胤祚,因为胤祚就是她的全部,她的唯一,她的希望,她的幸福。

  但是,这种幸福是如此的短暂,幻灭的是如此的迅速。胤祚就那么走了,离开她,去爱新觉罗家世代的祖先跟前侍奉去了。德妃那一刻的仇恨几乎达到顶点,她不恨康熙,因为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是她可以给她孩子的男人。她恨得是那个孩子,那个每天每天笑得幸福的孩子,那个孩子叫做胤禛,她记住了。

  这种仇恨让她很快的擦⼲了眼泪,除了与和其他年轻的女人竞争康熙的宠爱,她开始筹划,在没有儿子的时候,就开始筹划也许不可能的未来。

  仇恨果然是种很有趣的东西,两年后,她生下了胤祯,她的幼子,她唯一的儿子。

  第二年,当胤祯会叫自己额娘的时候,皇贵妃成了皇后,然后成了孝懿仁皇后。德妃看着那空荡荡的殿阁,再看着跟在自己⾝边十二岁的胤禛,此时的她已经开始协助皇太后处理后宮事务,几乎成了后宮的半个女主人,虽然此时孝懿皇后的妹妹就享有贵妃地名分。

  因为自己和胤禛不亲。所以胤祯和他也不亲。德妃不明白,为何康熙要给这两个同是她诞下的儿子起几乎完全一样的名字。她每次喊来,总觉得爱恨交加,所以她更加刻意的疏远胤禛,因为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更因为,他的脸上根本没有面对孝懿皇后时柔顺温暖的笑容。

  德妃克制自己想要走出去看看胤禛的冲动,半闭着眼睛坐在铺着‮白雪‬的貂皮榻上。怀抱个地铜鎏金掐丝琅锦纹手炉,一个宮女在她背后捶着肩,另一个则跪着帮她捶着腿。

  胤禛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德妃穿着银狐领湖绿⾊的金妆花飞鱼补缎女袍,外加浅绿⾊金妆花衮银狐边大褂,一派雍容华贵,悠然自得的模样。

  “胤禛给额娘请安。”胤禛进屋,恭恭敬敬地向德妃行礼。

  德妃睁开眼似是假寐刚醒,淡淡地泛起一个关切的笑容。“早朝散了,你皇阿玛可算是放你来见额娘了。”她看了看后面“胤祯还在师傅那里读书,他也怪想你的。”

  胤禛镇定自若地说。“让额娘挂心,是胤禛不孝了。十四弟最近的学业可好?”

  德妃笑道“你这孩子,总是这么懂事,祯儿就不行了,成天调皮捣蛋,累心的很啊!”她似是才看见胤禛额头地伤痕“呦,这是怎么了?昨个还没听说你出去办差受了伤。”

  “不碍的。是胤禛莽撞失礼,皇阿玛已经责罚儿臣了。”胤禛还是那副冷冰冰的模样。

  “来人,将上次万岁爷赐的生肌白玉膏拿过来。”德妃笑眯眯地说。

  娴雅连忙从柜子里拿出一支紫玉符寿字金锁瓶交到胤禛手中,她总也忘了不了,萦雪和她说过,德妃疼爱谁是德妃地选择。可是四爷是主子,稍有怠慢,责罚的是做下人的她。所以,在这个冰冷的宮殿里,她是唯一一个对胤禛以礼相待,甚至是以诚相待的人。

  “儿臣谢额娘赏。”胤禛接过玉瓶,根本没有注意到娴雅的耳朵和颈项都是绯红一片。

  胤禛没有注意到,可是德妃却瞅见了,她知道这个娴雅自来到这儿的第一天,就跟别人不一样。其实如果是旁人看到。反倒没有任何不妥。娴雅只是对胤禛和小十四态度一样,在德妃看来却是姑娘大了,有自己个的心思了。

  德妃心里盘算着,就算这个儿子跟自己不亲,好歹不能让他倒向太子那一边,时间还长着呢,谁知道会有什么变数。既然娴雅有心,胤禛若是不反对,倒不如…

  她想得⾼兴,也就忘乎所以地那起手绢,俯⾝帮胤禛擦着额头的血痕。

  胤禛不习惯德妃如此慈爱地表现,⾝子一僵,却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可是偏巧被下课归来的胤祯瞧见。

  这一年,胤祯和当初失去额娘的胤禛一般大。只是前者被德妃娇纵溺爱着成长,后者却是被孝懿皇后用诗书熏陶着成长。

  所以,胤祯红着双眼,握紧拳头怒道“额娘,你在⼲吗?”

  德妃笑道“你四哥早上受了伤,额娘替他擦擦。”

  胤祯嗤笑道“不就是被皇阿玛的瓷杯拽伤了蹭破点皮,四哥,不至于吧。咱们爱新觉罗家的脸面都要被你丢光了。”

  胤禛不以为意地说“我的骑术和射箭功夫地确不如十四弟,皇阿玛早前就为此自罚过我。”他摸了摸额头的伤口“其实倒无大碍,只是额娘心慈。”

  胤祯冷笑道“额娘心慈?怕是皇阿玛才心慈吧,四哥好本事啊,一句话,把大伙这一个月全打发出去了。”

  德妃在一边疼爱地对胤祯说“不过是斋戒一个月,你也大了,该学着你四哥的样子替你皇阿玛分忧了。”

  胤祯翻翻白眼“算啦,马上功夫四哥还不的我呢。不过要说学,我还真想学学八哥。连叔王都曾夸奖我八哥心性好,不务矜夸。”

  胤禛在一边看着眼前的⺟子亲热,平淡如水地说“学谁并无坏处,只是当知该如何做自己,如何替皇阿玛分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