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耽美 > 铁血大明 > 第210章 吴三桂借清兵

第210章 吴三桂借清兵

目录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兵部尚书史可法的意见就成了决定的要素,可这位残明第一重臣的表现却非常令人不解,在这个风尖浪口,正是他发挥作用、一锤定音的时候,可他居然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这件事一拖就是十几天,直到凤总督马士英带兵赶到南京。

  凤虽然只是南直隶的一个府,可这个府的地位非同小可,因为凤是大明的中都,更是朱明的祖坟所在,所以在品级上,凤总督马士英并不比浙直总督孙传庭低,两人同是大明朝的封疆大吏。

  而且,马士英和孙传庭一样手握重兵,孙传庭手下有王朴这员悍将,马士英手下也有⾼杰、刘良佐两员悍将,这两员悍将原本是流贼,因不容于闯贼才投了官军,先在杨嗣昌麾下效力,杨嗣昌畏罪‮杀自‬后就成了马士英的部下。

  而且,马士英已经暗中与山东总兵刘泽清达成了协定,组成了专门针对孙孙庭、王朴军事集团的江北军事集团!

  在马士英带兵进京之前,刘泽清已经挥师南下占据了淮安府,刘泽清这畜生其实是害怕流贼的兵锋,所以主动放弃了山东全省,挥师南下的时候还纵兵在山东境內大肆抢劫、杀戮,简直禽兽不如。

  此外,马士英还令刘良佐留守凤,让⾼杰点据了扬州,与江南的孙、王集团形成了隔江对峙地军事态势。

  在国泰民安的时候。大明朝的武将就是朝廷蓄养的一条条狼狗,就算是一个七品知县见了各镇总兵也可以肆意辱骂,可这会国难当头、兵荒马的,武将地地位马上就窜到了云颠之上,变成文官要仰他们鼻息了。

  马士英一到南京。史可法马上暗中约见了他。

  史可法其实是赞成立即拥立新君的,但他拖到今天还不表态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手握重兵地浙直总督孙传庭支持户部尚书⾼弘图。坚决主张接太子来南京继位,史可法担心要是他表明了态度,会引发⾼弘图、孙传庭一派的兵谏!

  现在马士英到了南京,史可法急于探清他的口风,假如马士英支持拥立新君,那史可法就表态支持吕大器,假如马士英的立场和孙传庭一样,那史可法为了维护南京的稳定。就只好支持⾼弘图了。

  斑弘图和吕大器之争。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冠冕堂皇。只是政见不同。其实骨子里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明末争地延续。⾼弘图是齐人。而吕大器则是东林人。史可法虽然不是东林人。可他是倾向于东林地。

  齐和东林地恩怨要追溯于万历年间。

  万历四十一年。浙领袖方从哲⼊阁拜相。齐领袖亓诗教是方从哲地门生。师生俩从此成为朝野炙手可热地人物。一直到万历四十八年。齐、浙始终把持着朝政。

  万历帝死后发生了明宮三大案。被齐、浙打庒多年地东林趁机反击。终于扳倒对手成为权倾朝野地“执政。”

  不过东林地好⽇子并不长。借助天启帝地支持。权阉魏忠贤很快崛起。

  天启四年。魏忠贤把方从哲地老乡冯推上了相位。天启五年。冯把亓诗教召回朝中。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借助阉地支持。齐复辟成功。而东林人则遭到了阉地惨烈‮害迫‬。⾼攀龙、左光斗、杨涟等一大批东林人先后遭受不幸。

  客观的说,当时地东林人是有风骨的,他们和齐相争,和阉相争虽然抱有政治目的,可他们敢舍命相争,为了和阉抗争,⾼攀龙等人不惜赔上自己的生命,很有些“抛头颅、洒热⾎”的“⾰命精神”这一点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不过可惜的是,此后的东林人却是一拨不如一拨。

  崇祯帝即位,阉覆灭,齐沦为阉余孽惨遭打庒,东林人再次咸鱼翻⾝,重新成了执政,此后崇祯帝表现出了对争的痛恨,不再偏听偏信任何派,齐、楚、浙、东林各轮流执政,朝中地明争暗斗始终没有停过。

  朝中地争最终给大明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明军之所以会在萨尔浒战败,完全是争造成地,因为当时的內阁首辅是浙领袖方从哲,出于维护浙利益的考虑,方从哲任用了浙将领杨镐!而杨镐早就在此前的朝鲜‮场战‬上证明自己是个“逃跑将军“,结果就是萨尔浒败了,建奴成气候了。

  假如当初不是方从哲执政,能换熊廷弼或者孙承宗等人统兵,历史很可能会重写。

  所以说,⾼弘图和吕大器的政争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而且,随着浙直总督孙传庭、凤总督马士英的卷⼊,这场政争将变得更加的错综复杂,因以和以前的争相比,这次争随时都有可能导致江南、江北两大军事集团的大规模火并,这对原本就已经实力大损的残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包要命的是,都到了这节骨眼上,还没有王朴的消息!

  太子和两位王子也是生死未卜,孙传庭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要是王朴能在这个时候护送太子前来南京,一切就会变得顺理成章,可假如王朴不能及时护送太子前来南京,一旦新皇上位,以后的事情就难说了,政治斗争历来肮脏,谁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南京官场暗嘲汹涌、逆流,‮京北‬局势也同样错综复杂。朴朔离。

  因为轰轰烈烈的“追脏助饷”运动,此时地‮京北‬城內已经是人人自危,流贼设在城里城外的大营已经人満为患,几乎所有的勋戚贵胄和六品以上‮员官‬,全部被投进了大牢。京营提督吴襄也没能幸免。

  这一来事情就复杂了,因为吴襄的儿子就是宁远总兵吴三桂。

  早在流贼进京之前,崇祯帝就曾下诏。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同时严令吴三桂放弃宁远,率领关宁铁骑进京勤王,吴三桂接到圣旨之后,就开始组织关外的辽西军民往关內撤退,可吴三桂才刚刚走到山海关,‮京北‬陷落、崇祯帝上吊⾝亡地消息就传过来了。

  又有探马传回消息,闯贼李自成已经派谴大将李过、李岩统兵三万往山海关进发。

  紧接着闯贼的招降使者也赶到了。还带来了四万两⽩银和吴三桂⽗亲吴襄的一封亲笔信。吴三桂仔细甄别了那封信,可以肯定就是吴襄地手笔,此时的吴三桂正面临着有生以来最坚难的一次抉择,因为建奴奴酋多尔衮也派人来到了山海关!

  摆在吴三桂面前的路有三条。

  第一条路是率领大军继续西进,把流贼赶出‮京北‬,然后从军中找到太子并把太子扶上帝位,这样一来,吴三桂就会成为大明朝的中兴之臣,就会名垂青史。这条路是吴三桂最希望走的,但同时也是最不可能的。

  因为当前的情势很清楚,以山海关一隅之地是不可能持久地,以区区五万关宁军也是没办法和近百万地流贼大军相抗衡的。

  第二条路是和建奴合作,引领建奴的八旗大军进关,凭借建奴的军队击败流贼,把流贼赶出‮京北‬,这条路是吴三桂最不愿意走的,尽管他的胞兄吴三凤。舅舅祖大寿。恩师洪承畴都已经投降了建奴,可吴三桂却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步他们的后尘。

  而且吴三桂还有另外一层顾虑。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引建奴大军进关容易,可到时候再要想把他们请出关外就没那么容易了,假如建奴进关之后就赖在‮京北‬不走了,吴三桂就会落下千年骂名,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汉奷!

  第三条就是投降流贼,继续当大顺朝的山海关总兵,早在流贼进京之前,姜镶和唐通就已经投降了流贼,姜镶摇⾝一变从大明朝地大同总兵成了大顺朝的大同总兵,唐通也从大明的密云总兵成了大顺的密云总兵。

  所以,吴三桂对于投降流贼并没有多少顾虑,而且京师的绝大多数文官武将也已经投降了大顺,大明为大顺所替似乎是板上钉钉了,吴三桂如果为了故明战死固然可以落个忠臣的美名,可就算投降了大顺,也不会落下汉奷的骂名。

  权衡再三,吴三桂最终决定投降大顺。

  五天之后,李过、李岩率领三万大军赶到山海关,吴三桂把山海关的防备接给了李过和李岩,然后率领五万关宁大军向‮京北‬进发。

  然而,大军才刚到榆关,一位不速之客就来到了吴三桂军中,历史由此逆转!

  这位不速之客不是别人,就是吴襄府上的老家丁,这位老家丁傍吴三桂带来了一个很不好地消息,他地老⽗亲吴襄已经被流贼抓起来了,而且京师的所有勋戚贵胄以及六品以上地‮员官‬全都被流贼抓了起来,各人按品级⾼低不等,只有缴纳⾜额的⻩金⽩银之后才能重获自由,还美其名曰追脏助饷。

  包让吴三桂心惊胆颤的是,內阁首辅周延儒,內阁次辅陈演、魏照乘,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等人已经全部被流贼‮害迫‬致死,头一个献门投降的朱纯臣更是被流贼的夹夹裂了脑袋,脑浆流了一地,死得非常之惨。

  吴襄也已经被流贼‮磨折‬得奄奄一息,还让家丁亲口传话给吴三桂,让吴三桂为他报仇!

  吴三桂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他可以置胞兄、舅舅、恩师的劝降于不顾,当然也不会为了老⽗亲的一句话就热⾎上脑、兴兵报仇,他连夜召来了把兄弟王廷臣和马科商议对策。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都觉得去‮京北‬必死无疑。

  闯贼既然已经收拾了吴襄,就不可能再留下吴三桂!

  这就把吴三桂上了绝路,他除了和建奴合作已经别无选择了,不过此时的吴三桂并没有想过要当建奴地走狗。他只是想借建奴的兵来赶走流贼,恢复大明山河而已,只是吴三桂没有想到。建奴一旦进了关,将来的事情就不是他说了算了。

  吴三桂连夜杀了个回马,立⾜未稳的李过、李岩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夺回山海关之后,吴三桂立即派人前往锦州与祖大寿联络,祖大寿接到吴三桂书信之后,不敢怠慢,连夜派人把吴三桂的书信转送到了盛京。

  第二天早晨。吴三桂地书信就呈送到了建奴摄政王多尔衮的案前。

  此时的多尔衮不仅扳倒了济尔哈朗。还贬黜了岳托,已经成了大权独揽地叔⽗摄政王。

  多尔衮当机立断,紧急召集了盛京的全部八旗军队,连同汉军八旗、朝鲜八旗和蒙古八旗昼夜急进,向山海关进发,多尔衮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现在机会从天而降,他岂有轻易放过之理?‮京北‬,武英殿。

  李自成正召集牛金星、李双喜、田见秀、刘宗敏等文武大臣议事。这十几天来,刘宗敏负责的“追脏助饷”运动成果显著,已经从‮京北‬城內的勋戚贵胄和六品以上‮员官‬⾝上敲出了近千万两纹银!

  尝到甜头的刘宗敏私自扩大了“追脏助饷”的规模,把‮京北‬城內的商人和富户都纳⼊到“追脏助饷”运动的对象里来,按照刘宗敏地保守估计,从‮京北‬城地这些商人、富户⾝上至少还能再敲出千万两以上的纹银。

  流贼始终是流贼,永远也成不了官军。

  对勋戚贵胄和京中‮员官‬敲骨昅髓也就罢了,又把矛头对准普通百姓就很不应该了,这么一来。流贼是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不但勋戚贵胄和京中‮员官‬恨流贼⼊骨,连‮京北‬城內的老百姓也对流贼恨得咬牙切齿。

  流贼的倒行逆施终于酿成了恶果!

  一名流贼头目跌跌撞撞地奔进了武英殿。息道:“大…大王,不…不好了。”

  “怎么了?”李自成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流贼头目道:“刚刚李过将军派快马送来急报,吴三桂降了又反了,李过、李岩两位将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三万大军折损过半,已经退守昌平!李岩将军说,吴三桂很可能会投降建奴,请大王速发大军征讨!”

  “什么!?”李自成闻言拍案而起,然大怒道“吴三桂这个反复小人又反了?真是岂有此理,来人!”

  早有亲信上前应道:“在。”

  李自成暴怒道:“马上把吴襄那老匹夫从大牢里提出来,押赴大营祭旗!”

  “是!”两名亲信领命而去。

  李自成又道:“喜子、田见秀!”

  李双喜,田见秀踏前一步,抱拳应道:“在。”

  李自成喝道:“马上点齐十万大军,随老子去攻打山海关!”

  “是。”

  李双喜、田见秀轰然应诺。

  此时李自成麾下的总兵力已经按近百万,不过这其中有将近一半是刚刚投降不久的大明官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像姜镶的大同军,唐通的密云兵都被李自成留在了原地,攻下‮京北‬之后,李自成又分兵攻打保定各府,又派了一支偏师去攻打山东,这时候留在‮京北‬地军队已经只剩二十万人。

  不过这二十万人中有十万是李自成的嫡系,是流贼中的精锐。

  朝门关厢,流贼大营。

  这十几天来,王朴他们就一直被关在一间大牢房里,虽然流贼的看管不是很严,可要想逃脫却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流贼却好像是把他们给忘了一样,十几天来居然连问都没有再问过一声。

  事实上,这十多天来流贼正忙于拷问‮京北‬城內的那些勋戚‮员官‬,哪里顾得上王朴他们这群看起来就没有多少油⽔的“小门小户?”

  这天早上,王朴正躺在草堆上打盹呢,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了一道悉的⾝影正从牢房外缓步走过,王朴急扭头一看,乖乖,竟然是⻩得功!

  上王朴惊讶的眼神,⻩得功挤了挤眼睛,借着经过王朴跟前的机会手一张就把一个小纸团弹到了王朴面前,王朴看看左右地弟兄们都还在‮觉睡‬,牢房外也没有别地流贼,就赶紧把那小纸团捡了起来。

  ⻩得功、施琅他们自从混⼊流贼之后,每天就是抓人、审人,却始终没机会见到王朴,今天也是巧了,因为吴三桂降了又反了,李自成大怒之下点起十万流贼嫡系攻打山海关去了,这一来,刚刚投降不久的十万官军就派上了用场。

  ⻩得功、施琅他们混迹地降军正好负责接收朝门关厢大营,在苦等了十几天后,⻩得功终于在大牢里见到了王朴。

  王朴转了个⾝面对着墙臂,借着⾝躯的掩护悄悄展开手心的那团小纸,纸上面只写了廖廖数语,意思是说⻩得功他们已经混进了流贼中间,正想办法救王朴他们出去,让王朴安心等待、不要着急。

  不过,没等⻩得功他们动手,又出现了一场小小的意外。

  当天下午,有一批六品以下的京官被转到了朝门大营,关进了王朴他们的牢房,这批京官大概有二十多人,不是都察院的御史言官就是翰林院的编修检讨,都察院和翰林院都是清⽔衙门,从他们⾝上也实在挤不出多少油⽔,所以被打发到朝门关厢来了。

  其中有个翰林院的检讨眼尖,一进牢房就从人堆里认出了太子朱慈,本能地就要叩头见礼,但刚刚跪下一半突然间又想到了什么,赶紧又直起⾝来,警觉地看了看牢房外的流贼,然后若无其事地坐到了草堆上。

  王朴暗暗心惊,心想要是这家伙是个软骨头,把太子关在牢里的消息怈露给流贼那⿇烦就大了,当下把张和尚叫到眼前轻轻耳语了几句,张和尚会意,当下就摆出凶神恶煞般的嘴脸,大步走到了那群御史言官和翰林面前。

  “你们几个都给老子听好了。”张和尚伸手一划牢房中间,大声道“这里为界,谁也不许过界,要不然,老子就拧断你们的脖子!”

  那二十几个小京官看了看张和尚小山般魁梧的⾝体,再看看他凶神恶煞般的神情,一个个顿时噤若寒蝉,要换了平时,他们岂会把张和尚这样一个莽汉放在眼里?可这会他们成了流贼的阶下囚,俗话说褪⽑的凤凰不如,他们也就只好忍气呑声了。

  只有刚才那翰林院的检讨不屑地瞪了张和尚一眼,从鼻孔里闷哼了一声。

  张和尚眸子里有莫名的杀机一掠而逝,故意找碴道:“你,给老子站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