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言情 > 最后一个道士 > 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死门悟道

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死门悟道

目录

  门,这是相对非常让人能够勾起好奇心的东西,一扇开着的门,人总想知道这门的后面是什么。哪怕这后面真的是浴火地狱或是万丈悬崖,不亲眼看看,人这心里头总是放不下。

  再看那地上的脚印,到了这儿就没了,离那门的距离不过四五米了,就这般凭空消失了。这四周空的,又十分亮堂,很是就能一眼扫尽,的确是到了这门口便不知去向了。

  这就抛给了查文斌一个‮大巨‬的难题,这门要不要进得,能不能进得,这门的后面又究竟是什么?

  查文斌并不是一个十分热衷于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修了这些年的道,他的心早就比一般人要耐得住子,可这里就像充満了魔了一般,那些进门的人,几乎都是他所认识的。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经过他老查念过经,超过渡的,这些人里,有的已经死去好多年了,也有的是死去不久前,比如那个陈放,他就在刚刚也进了那扇门。

  按照他平生所学,人死之后,但凡被超度的,过道,走⻩泉路,再通奈何桥,喝孟婆汤,上望乡台,接着便是按照生前所积德和所犯事实,或轮回,或受罚。怎得,这些人,如今都走进了这样一扇莫名其妙的门里。

  查文斌就站在那儿,他也有些惘,首先,自己是怎得就来了这个地方。

  再一想,对,自己是从那台阶上跳下来的,那么这里究竟又是何处?

  脑海中过滤了无数典籍,细细想起师傅生前所教,似乎哪里都没有关于这么一个地方的记载。地府?显然不是,哪个地府里没有几路差站着,哪个地府里会修建的如此奢华和明亮。

  既来之,则安之,向来就是查文斌的心态,不拘泥自己所处于什么环境,他知道,越是这般古怪的地方,其实是越简单的。再复杂的东西,都不可能会复杂过人心,因为那些个阵法也好,宮格也罢,不都是被人弄出来的吗?没有谁会弄出这么个东西来,是不抱着一定的目的的。

  酆都,历史上有能力修建这么一个地方的,只有那位传说中的鬼帝“土伯”鬼帝作为重鬼之帝,掌管天下所有鬼魂,那么这里是不是另外一个司呢?

  不知怎的,查文斌手中的七星剑有些‮奋兴‬,剑柄不住的颤抖着。但凡有些名堂的刀剑,都有一些灵。这柄剑,也不知跟了他们这一门派多少年了,斩杀过多少恶鬼,又替多少冤魂超度过,恐怕只有历史能说得清。

  查文斌的心头,就像立着一个小人,一直在跟他说:进去吧,进去吧,就去那门后面看一眼。

  可是他想迈开步子,却又想起了师傅冲他摇着头。

  这一步,跨过去,会是怎样?不跨过去,又会是怎样?查文斌一下子就陷⼊了这样一种僵局里。

  他想回头了,再回头,却突然发现刚才一路明亮着的荧光石,此刻已经都熄灭了。⾝后一片黑暗,只有前面到门那儿的一小段,石头还继续亮着。

  越是美丽的地方,越是危险,查文斌决定原路返回,他不想知道那个答案。

  正准备扭头摸着黑回走,他却听到自己⾝后传来一阵悉的声音。

  “文斌哥肯定在这里。”这是超子的声音,查文斌心头一惊,再转⾝一看,三个⾝影鱼贯而⼊,进了那门,彷佛就跟没看见自己一样。最后一个进门的是大山,查文斌大声喊道:

  “你们别进去,我在这儿呢!”

  大山的脚步迟疑了一下,⾝子微微做了一个停顿,准备扭头过来看,却又听到超子催道:“你们都快点,要是不想走,那我一个人去!”

  接着,大山的⾝影也闪⼊了那门,仍凭查文斌如何在那喊叫,都没有半点反应。

  这还由得他查文斌选择吗?

  “哈哈,有道是宁受不复之劫,不⼊生死之门。既然你让我来走这一遭,那我便接了就是。”说完,查文斌像是明⽩了什么,大步流星的朝着那门走去,口中还说道:“三界火宅苦,见者求出离;清苦勤求道,不⼊生死门。”

  何为生死门?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古老逻辑,说⽩了,这是一道考验人的智商的题目。

  传说中有生死两扇门,分别由一个说真话,一个说假话的人看守,我们可以提一个问题,从而判断哪扇是生门,哪扇是死门。请问,这个问题该怎么问?

  这道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答案倒是很简单,我们不需要判断哪个士兵是说真话的,哪个士兵是说假话的。只需要随便问其中一个士兵一个问题:讲假话者守得是死门?

  如果对方回答“是”

  假如他是讲真话的,肯定问题,那你问得这个人守得就是生门。

  假如他是讲假话的,否定问题,那你问得这个人守得还是生门。

  如果对方回答“不是”

  假如他是讲真话的,肯定的否定还是否定,那讲真话的守得才是死门,另一个讲假话的守得是生门。

  假如他是讲假话的,否定的否定就是肯定,讲假话的守得就是死门,另一个讲真话的守得是生门。

  总之,只要对方回答“是”那你面前的就是生门,对方回答“不是”你面前的就是死门,生门在另一边。

  这这扇门,那两个士兵,就分别是查文斌自己和他凭空出现的那个师傅,他们两人对这扇门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其中一人是正确的,一人是错误的。那些出现的人或者魂,不过是来⼲扰视线的罢了。

  人之所以会去判断这扇门能不能进得,不过是他心中有所顾忌,如果抛开这些顾忌呢?给你一扇门,不管后头是死亡还是财富,都与我无关,我不要,也不去拿,只是看做一扇普通的门,进也就进去了。危险,是为贪婪的人准备的。

  道教设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真的就是一本道德经能够讲明⽩的吗?或者读一遍两遍的易经,懂八卦,会风⽔,就是道了?那也太小看国人的智慧了,历史长河中,能把这些道家典籍倒背如流的人,一抓一大把,最终能够成道的又有几人呢?

  道教“设教”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拨开纷繁的物象世界而深⼊到生命的本源,以明了人的“气有清浊,有智愚”;同时“道无弃物,常善救人”智愚之人又皆可修道而成真。

  道的真谛,绝不是因为天资有多⾼,而是在于心有多诚,这和我们平⽇里拜那些供奉的神仙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一样的:心不诚,则不灵!

  那些不孝顺的子女们,在长辈死后才去风光大葬,披⿇戴孝,寻觅一个风⽔宝地,妄图让子嗣受荫庇,那是在妄想。

  “人之生也,气有清浊,有智愚,虽大块肇分,元精育物,富贵贫,寿夭妍媸,得之自然,赋以定分,皆不可移也。然道无弃物,常善救人,故当设教以之,垂法以训之,使启迪昏蒙,恭悟真正,琢⽟成器,披沙得金,斯之谓矣。”由此可见,在颇具命定论⾊彩的大框架下,道教的“设教”、“垂法”就是要引导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大道之中,以实现生命的超越。

  ““清浊之气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由于人的生命是由禀道受气而来的,能坚守至道就意味着可以得道而长生,因此,就生命的发展趋向而言,应当是由道出发而复归于道的过程,或曰自无而显有又摄迹还本复归于无的过程。

  人之受生,禀道为本,所禀之,无杂无尘,故云正也。既生之后,其正迁讹,染习世尘,沦俗境,正道乃丧,琊幻⽇侵,老君戒云:修道之士,当须息累之机,归静笃之趣,乃可致虚极之道尔。

  这就是说,人的生命以禀道为本,但人所本有的无杂无尘的道却并不与人完全同一,因为人出生之后,就受沉重的**的支配而落⼊“染习世尘,沦俗境”之中,使“正道乃丧”而由于本来清静的道隐潜于人之中,是人的本有之,因此,人通过修道又可以重归于无杂无尘的“虚极之道”以实现生命的本真,完成真正的人生。所以道家才有“人能归于本,是谓调复命之道”!

  过了这一关,查文斌的十年寿对于他来讲,还重要吗?他能否得道,并不是看他能否破了多少煞,超了多少度,而是他的心是不是还真的活着。一本《如意册》,区区七十二个字,真能得道,那天上的神仙们都应该住不下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