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耽美 > 篡唐 > 第廿四章 三国演义

第廿四章 三国演义

目录

  村学的课业,并非占用一整天的时间。

  因为族村的学子,还要帮助家里做事情,除非家境特别好,亦或者学舍后院里,那些准备进入州县官学,求取功名的人,才会一整天都在学舍中读书或者写字。

  似昨傍晚下学,主要是因为祭拜先贤所致。

  所以晌午课业一结束,李基再一次把郑言庆单独留下来。

  “言庆,你早上说,你和颜籀赌约,是赌哪一个更能得到众人的认可,对不对?”

  看起来,李基似乎看出了什么,脸上的凝重之,也减少了许多。

  言庆点点头“先生,正是如此。”

  “看起来,你好像给颜籀设了个埋伏。”李基把书案上的杂物都收拾妥当,沉声道:“那你说说看,你打算怎么赢那颜籀呢?”

  “先生可否听学生解说一段?”

  “自无不可!”

  郑言庆于是收拾了心情,把当初给徐世绩讲过的桃园结义,在李基面前说了一遍。

  一开始,李基的脸色很难看。

  可渐渐的,他的眉头舒展开来。等言庆讲完,他轻轻抚掌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言庆,你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妙。乍听还没什么,但细琢磨,却回味无穷。不过,你未免太胆大了,三国时,刘备何时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

  郑言庆说:“以前我听妈说故事,总觉得很无趣。

  可后来妈换了一种方式,加入了许多情节,把很枯燥的东西串联在一起,我就觉得津津有味。妈说,这叫做小说,古时候人们为说服别人,经常会设譬取寓,征引史实,借用传说等等手段,来增加说服力。只不过,这是小道,不足取。”

  李基点头,表示赞同。

  而后他轻声赞道:“你这位妈却不简单啊…秋战国时,大家倒是经常用这样的方式。不过就如同庄子所说:这只是浅识小道,自娱尚可,却难成大气候。”

  郑言庆心说:你怕是不知道,后世时,你所说的小道,却成了大道呢!

  “你那位妈,叫什么名字?”

  “徐弥…不过她在年前,带着她女儿离开了荥。”

  李基倒不怀疑,郑言庆会用这借口来糊他。毕竟这种事情,他只要一打听,就能知道真伪。只是心里面觉着有些可惜,叹息道:“却是个奇女子,可惜未曾一见。”

  幸好没见,否则我又怎么编故事?

  “如此说来,你就是学你那妈,开始编造小说?”

  “正是。”

  李基说:“若说研读经史,就算让你十载,也不是那颜籀对手;但若以小说之法出现,到是可以一试。恩,这法子不错,看起来你打赌时,就有了这个打算,对吗?”

  郑言庆回答:“先生,若解正史,我怎敢与颜籀先生相提并论。”

  李基看着言庆,表情有些严肃。

  但从他的眼睛里,还是可以看出一丝赞赏笑意,同时还有一点点的震惊和好奇。

  “言庆,我真好奇,你是怎么想出的这个主意?

  呵呵,如果不是你坐在我面前,只怕我会认为,想出这法子的人,会是个成年人…恩,这么说来,你是想让我给你讲《三国》,好编造你的小说,是也不是?”

  “先生睿智,学生佩服!”

  言庆不动声的给了李基一记马

  在官场上沉浮多年,郑言庆深知,这马并不容易拍,要言之有物,才显得真诚。

  李基果然出笑意,用镇尺轻轻敲了一下郑言庆的头。

  “三国,非一可讲解清楚。

  其中玄妙,甚至远甚于《汉书》。只是当今之世,大家都研究汉书,却忽视了三国。这样吧,你要是想要听,每天下学之后,我就给你讲一个时辰。能听懂多少,看你自己的悟性了…恩,这开篇倒是颇能吸引人,依我看,可以定稿了。”

  郑言庆说:“学生也这么以为,只是…这开篇,还需有一点睛之笔才行啊。”

  “那依你之见呢?”

  “学生曾偶得一令小曲,但不知,妥帖否。”

  “唱来听听。”

  郑言庆稳了一下精神,轻声诵出那首传后世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基和着言庆的诵,轻轻抚掌。

  其实,临江仙这首词牌,在开皇年间已经出现,但主要是在教坊之间流行,并不为士大夫所看重。不过,士大夫不看重,却不代表市井中不接受。这也就是当初言庆在首山下做卜算子的时候,杜如晦等人见怪不怪,而朵朵却能和之的缘故。

  李基听罢一曲,感慨万千。

  “好一阙临江仙,确是点睛之笔。”

  不过话锋一转,李基笑道:“听此开篇,发人深省。只是传坊间的话,有些可惜了。这等小令,若是在教坊歌姬中传唱开来,想必也能令许多士大夫赞同吧。

  言庆,我倒是有个主意。

  你可以想办法,找一些歌姬传唱,定有不俗效果。”

  老大,我知道你名士风,可你也该看一看,我才多大年纪啊。

  我去找那些歌姬,谁又会理睬。而且,让那些歌姬唱,就不要钱吗?我哪有这钱呢?

  李基似乎看出了言庆的心思,微微一笑。

  “这样吧,此事你无需心,我自会为你解决。”

  果然是花丛老手…

  李基拿起镇尺,又敲了一下言庆的脑袋“你莫要想,我从不去那等风月之地。

  不过我倒是有一些朋友,可以代为说项一番…只是言庆啊,你催稿太少,还需多努力才是。因为这坊间一旦传开来的话,就不能间断,才能让大家追捧啊。”

  您果然厉害!

  郑言庆甚至觉得,这李基莫非也是穿越而来?

  他当下点头“先生,您以为这小说,该叫做什么名字?”

  “恩,既非正史,而且还是小说…就叫戏说,你认为如何?”

  “戏说三国?”

  言庆心里顿时感觉腻歪。

  那后世的戏说,实在是太多了,清宫戏已经把他戏说的快呕吐了。莫要戏说,戏说遭雷劈啊!

  “先生,学生以为戏说三国,怕不妥当。

  毕竟咱们是依托三国而著,虽非三国,但用戏说二字,未免有些低俗了。学生曾在安远堂看过一本书,里面有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何不就叫三国演义?”

  言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周传。

  “三国…演义?”

  李基突然抚掌大笑“没错没错,文不能演义,而今我们岂不是正在演义三国吗?”

  不知不觉,李基也被带进沟里了。

  郑言庆用‘咱们’这样的称呼,就等于是说,这本书如果面世,就是他和李基合著。到时候,若有人质疑他一个小子,怎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时,李基就是盾牌。

  在言庆看来,李基先生如今不得志,正可以此文而扬名。

  这也算是他对李基的报答吧…

  …

  和李基说到了很晚,言庆这才起身告辞。

  两人约定,从明天开始,每天中午下学以后,郑言庆要留下来,听李基讲解三国。

  这对他盗版《三国演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基石。

  临走时,李基又叮嘱言庆,不要忘记了回去看笔论,把‘字’滴基础,要打好才行。

  郑言庆恭敬答应,离开了学舍。

  走在回家的路上,言庆的心情愉悦了很多。

  他一边哼唱着时下的小曲,一边往家中走去。在路过一片疏林的时候,郑言庆突然停下脚步。

  这里远离学舍,也没有什么人经过。

  他皱了一下眉头,看着眼前的这一片疏林,大声道:“林子里面的人,别躲着了,出来吧。”

  说完,郑言庆将披在身上的袍子解开,下来。

  然后把书囊放在地上,将袍子叠好,放在书囊上,这才转身,看着从林中走出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