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耽美 > 明帝 > 第十二章:划时代的变革(三)

第十二章:划时代的变革(三)

目录

  切都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朱影龙也渐渐放出一些时间陪陪后宫诸女,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转眼三月,暖花开了,朱影龙接到了麻姑从湘西发过来的信,信中写的多是相思以及分娩之苦,怀胎十月,女儿生下之后,身子虚弱,只能留在湘西过冬,准备天气一转暖就启程返京,具体时间还没有定。

  朱影龙接到麻姑的信也是非常高兴,虽然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但他对麻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进而对刚刚出生的女儿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怜爱,尽管他这个父亲还没有见到女儿的模样,但是凭他们二人优秀基因的传承,生出来的一定是个风华绝代聪明绝顶的小美人,遗憾的是,孩子满月的时候,他这个做父亲的不在身边。

  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后,朱影龙才慢慢的从沉重的政务军务中身出来,好好的休息一下,改革之前,每天晚上都有好几位参与改革方案制定的官员陪着他一起熬夜,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提案通宵达旦的反复讨论以及论证,若不是年轻,身子骨还算结实,那段枯燥艰苦的日子他未必能熬的过来。

  “皇上,您有日子没有去嫣姐姐那儿了?”嫣红俯身,悄悄的在朱影龙耳际吐气如兰道。

  朱影龙听了之后,心中一算,还真有大半个月没有去张嫣的别院走动了,待看到嫣红杏眼旺旺,眉目之间隐现无限风情,再瞄了瞄嫣红愈渐丰拔的身躯,顿时明白,这小妮子定是喜欢上两女共侍一夫的游戏。尤其是跟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一起伺候同一个男人,更是难言的刺,想不到温婉端庄地嫣红居然有着这样“恶”本,当即取笑道:“红儿,想了?”

  “嗯!”没想到,嫣红虽然羞红了脸,但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这种两女共侍一夫的游戏在后宫之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女人太多了,照顾不过来。而朱影龙修炼那个劳子养生功法之后渐渐变得强悍起来,还害得李以为当初施展五行梅花针救治朱影龙的时候出了什么岔子,提前透支能力,待了解之后,观察大半年,甚至把那篇宋献策进献的养生功法那过去研究还些天,确定没有问题才允许朱影龙继续修炼下去,修炼这套功夫之后,常常一个人架不住他的索取,故而。两女共侍一夫的游戏在后宫之中逐渐推行开来,并且还结成了固定组合,通常之下,徐如莹和李是一组。她们因为是结拜姐妹,相互之间也放的开,田氏姐妹一组,宋芊芊和蓝蓉这对名义上的表姐妹一组。熊瑚比较放不开,有时候单独,有时候会跟田氏姐妹一起伺候。皇后周宁、叶涟漪、程怀秀以及那个蒙古公主都是单独承。朱影龙一般也不会强求她们必须两个人一起侍奉。而嫣红在一次随朱影龙去张嫣居住的别院地时候,稀里糊涂的与张嫣一同伺候朱影龙一晚上。自那之后,这妮子就喜欢上这种三个人在一起的夫游戏,而且还突破原有的尺度,做出了一些另朱影龙都感到吃惊的事情,事后好奇问起,嫣红羞答答的回答说,宫里面那种图文并茂的书很多,有几本还是唐寅亲手所绘,珍贵异常。

  虽然古人的画技太过于抽象平面话,但是朱影龙还是忍不住好奇命嫣红将她暗地里搜藏的几本宫图呈上来,当然也包括唐寅手绘的那本,看了之后,顿时大呼过瘾,对后世小鬼子搞出来地东东更加是嗤之以鼻,而那几本唐寅手绘《宫密谱》也成了他的私人珍藏,闲暇时候还不时的悄悄拿出来理论学习一番,然后再到后宫实践,技术愈渐高超,后宫也一片祥和宁静。

  “走,咱们微服出宫。”想起张嫣那火热的**,以及她在自己身下婉转承地媚态,加上嫣红的拨,朱影龙心中顿时升起一丝火。

  “不过,咱们得先去一下大理寺!”朱影龙蓦然想起一个人来,刚升起来的火慢慢的消融,脸也变得正经起来,照理说他不应该会忘记这个人,不过以他地身份,过去是不宜去见这个人的,而现在,内阁都已经改成政务院了,而那件事情也慢慢的平息下来,又通过一些列地手段,将杨鹤、周廷儒等人打了一下,虽然这些人还留在朝廷之上,但都从实权岗位上调离了,也就是说这些人再来一次类似地“宫”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这里面地厉害关系实在太复杂了,杨鹤等人之所以敢在大朝之上宫,那是因为他们所坚持的利益有太对地支持者,皇亲、国戚还有许多勋戚之后,而这些人一小部分在军中,被朱影龙一道“整顿整傷令”给清洗出军队,甚至官位爵位都被剥夺,一部分在官场,不过由于内阁的变动,朱影龙大力从地方上调官,这些官员在权力洗牌和官场变革的中被架空或者排挤出权力的核心,剩下的是皇亲国戚,这是最头疼的,不过朱影龙连自己亲叔叔都敢圈,还怕这些人不成,顶多发一下不,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些许手段这些人就乖乖就范,不敢动弹了,剩下的就是所谓的卫道士了,这些人盲目固执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过真正能悍不畏死的能有几个,也翻不出什么大来,结果杨鹤、周廷儒辛辛苦苦拉起来的统一战线就这样土崩瓦解,争之祸也消融与弥行,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是人,就有**,就有利益,争就不会消失,就看怎么控制了,平衡也好,一独大也好,这就要看做皇帝的人了。

  叫上徐应元,一行三人徒步出了承天门,朝承天门西侧的大理寺衙门而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