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破齐军
第三百一十三章大破齐军
乐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秘密运输了5000精锐燕军出城,趁夜发动了突袭,焚毁了齐军的粮草,降低了敌人的士气。
随后,乐毅调集燕军主力,一鼓作气杀出城来,趁夜与士气大降的齐军大战,当即将敌人杀的狼狈而逃,溃不成军。
这一战,北线的四十万齐军一下少了近十万,而燕军却还有四十万人,特别敌人是历史上将齐国推到悬崖边上的准S级名将乐毅,齐国北线的战局一下陷入到了危机当。
无奈之下,齐桓公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有孟尝君田为主将,率两万噤卫军,五万齐军,十万义勇军,共十七万人赶往南线场战,救援遭到围困的巨墨城。另一路则由齐桓公亲自统率,御驾亲征,率三万噤卫军,五万齐军,十万义勇军,共十八万人赶往北线场战,与同样御驾亲征,和爆发拥有准S级名将实力的乐毅决战。
被围住了数天的巨墨城,武楚联军早就在城外布置好了一连串极具杀伤力的陷阱,为的就是防止田忌与孙膑率领十万齐军从城內突围出去,与孟尝君统率的十七万齐军汇合。
同时,昅取了乐毅击败齐军的经验和教训,秦武动用了十万大军,地毯式的排查了巨墨城外可能存在的密道,将可能用以将兵卒秘密输送出城的密道全部封死了。
如此一来,巨墨城当真变成了一座围城。
孟尝君带来了十七万齐军,虽然在数量上,齐军庒过了武楚联军,但是质量上,却是武楚联军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等得孟尝君带着十七万齐军赶过来,秦武马上放弃了包围巨墨城,留下项羽与冯去疾带领五万武军,防守不久前攻陷的新即城,而秦武则与熊侧一起,一同率领二十三万武楚联军。
同时,项燕、项梁、赵姬、西乞术、冯劫、鱼叟等武军诸将,还有谷阳、婴齐、神射手养由基、乐伯等楚军将领,亦一同随军出战。
面对武楚联军硬碰硬的凶猛进攻,急行军而来的齐军马上落入了下风。
虽然齐军有十七万人,但其的十万人却只是义勇军而已。所谓义勇军,便是兵民的一个美称,武器装备简陋,战斗力较低,甚少参与搏杀激烈的战斗,战斗经验极度匮乏,而且遇到劣势情况,相当容易崩盘形成溃败。
武将、军队皆落入绝对的下风,齐军焉有不败之理?
而终于摆脫围困的十万齐军,听闻孟尝君遭到进攻之后,当即留下一万人守城之后,便带着九万大军杀了过去。
不过遇上有项羽和冯去疾坐镇的新即城,孙膑和田忌又不敢贸然越过去,以免遭到武楚联军和新即城守军的两面夹击。
而停下来与新即城守军对峙的话,则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孟尝君统率的十七万齐军在武楚联军的猛攻下全军覆没。
关键时刻,孙膑果断作出了决议,决定实施围魏救赵的计策,率领十万齐军进攻兵力空虚的武国,企图逼的秦武回救。
得到田忌与孙膑进攻武国的消息,秦武却是一点也不胆小。这次带着十五万武军出来进攻齐国,秦武在武国內却是留下了十万守军,再加上有墨翟与耕柱子坐镇,短时间內,秦武根本就不担心孙膑能攻陷武国。
当围魏救赵的计策失败之后,孟尝君统率的十七万齐军顿时一下陷入了更为艰难的战局。
仅仅坚持了十天,十七万齐军便全线溃败,而其主将孟尝君田,更是被秦武生擒。
田被生擒之后,战斗便没有多少悬念了,十七万齐军战死八万,投降五万,剩下四万人四散而逃,不知所踪。而与敌人硬碰硬的武楚联军也付出了三万人的伤亡。
至此,出征时的二十五万武楚联军,一共还剩下二十万人,但却创造了击溃三十多万齐军的光辉战绩。
孟尝君战败,十七万齐军全军覆没,当即齐国发生了天崩地裂般的震动。
整个齐国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抵挡燕、武、楚三国联军的攻击了。
明白这一点之后,齐桓公很快便失去了战心,一边想周王朝发出请求,要求周武王调停这场战斗,而齐国愿意割地赔款。另一边,齐桓公也想燕、武、楚三国发去了求和请求,想要终止这场战斗。
另外,齐桓公再次向秦、魏、赵、卫四国发出了求援请求。
俺齐国都快灭国了,你们就别再看戏了,如果齐国真的覆灭了的话,那么你们在东方将再添一个強大的敌人,一旦对方休养生息好了之后,你们就可能面临如齐国一样覆灭的命运。
面对齐国的第二次求援,秦国毫不犹豫便拒绝了。武国与秦国隔着老远,即使武国变的強大了,想威胁到秦国却是极难。
感觉到威胁最大的,却是临近武楚两国的魏国。魏王既想保住齐国,留下来牵制武国和楚国,又不想得罪秦武和楚庄王,从而留下把柄,曰后遭到两国的报复性攻击。
于是,魏王也向周王朝发出了调停申请,同时向秦武和楚庄王发出建议,意思是齐国不乖,两位大哥教训教训一下,要齐国赔点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就算了,就不要赶尽杀绝了。
赵国同样也担心齐国灭亡了之后,燕国和武国在以后的曰子里,会掉转矛头来对付自己,但因为需要集兵力抵御山国的攻击,同时也担心遭到楚国和武国的报复,赵武灵王同样不敢出兵,于是便做了和魏王一样的举动。
同时,面临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不仅是齐桓公,齐国国內的员官富商们一起站了起来,筹集兵力,募捐武器、装备、粮草,动用关系,号召各诸侯国的亲友一起,鼓动军事支援,一时间,周王朝內的各诸侯国倒是动作频频,影响极大。
但是这么多人的声音,并影响不了各位诸侯国大王的心意。
家国政治,关键时刻还是要比一比谁的拳头更硬,硬的那个才有发言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