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耽美 > 娇凄如云 > 第四百二十一章:殿试问策

第四百二十一章:殿试问策

目录

  第四百二十一章:殿试问策

  与吴笔闲聊几句,那边的徐魏见了沈傲,只是朝他冷冷一笑,倒是程辉踱步过来,朝沈傲拱了拱手道:“沈兄,我们又见面了。”

  对这个程辉,沈傲接触不多,只是看此人生得玉树临风,平时的穿着虽然朴素,可是举止之间,却有几分君子之气。这个人也不知怎么的,年轻轻就养成了一副成熟稳重的模样,有一种让人礼敬的气质。

  沈傲微微一笑,道:“是啊,程兄来得早。”

  程辉上下打量沈傲,沈傲的事迹无疑是在太学中听到最多的人,先是艺考状元,如今又中了进士及第,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皇帝亲自下旨赐婚,这第四百二十一章:殿试问策一桩桩的事,哪一样都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偏偏这个少年,甚至比自己还年幼几岁,竟是悉数包揽。

  提起沈傲,就有人想起国子监,提起程辉,就会有人想到太学,这二人各自代表了两个至⾼学府的招牌,从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程辉心中甚至在想,沈傲若是太‮生学‬,或许这般的风流人物,已经是程某人的至交好友了吧。心里唏嘘一番,那英俊的脸庞微微有些落寂,只是这种表情稍显即逝,被一股卓傲取代,对着沈傲道:“今曰殿试,考的是策问,以沈兄的大才,这状元只怕已是囊中之物了吧?”

  沈傲哪里会不知道程辉的心思,程辉即是太学,而自己无疑是太学的眼中钉,程辉这是向自己挑衅,想在殿试中将自己击败。国子监对于沈傲,既是⺟校,也⼲系着老丈人的名誉,对方⾼傲,沈傲比他更傲,哈哈一笑,道:“哪里,哪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这句话寓意明显,程辉只是含笑道:“到时再向沈公子讨教。”说第四百二十一章:殿试问策罢,与徐魏又走到一边去。

  晨鼓响起,七个进士及第的考生径直入宮,殿试的地点仍在讲武殿举行,此时満朝文武⾝着朝服早已等候多时,赵佶⾝着朱冕,头戴通天冠,肃然而坐,眼见考生鱼贯而入,便见到了那熟悉的人影,心中微微一暖,待他们要行礼时,虚手一抬,道:“免礼吧。”

  他话音刚落,便有太监宣布旨意:“制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朕得而用之,钦命,即此。”

  七个考生连忙躬⾝聆听,这是一封求贤诏书,大意是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家国‬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这些话自是老生常谈,几乎成了定制,沈傲等人谢了恩,随即赵佶赐坐,又说了一番朕心甚慰之类的话,这冗长的前戏,让沈傲有些犯困,明明醒来时还精神的不行,被这般‮腾折‬一下,精神松弛下来,便哈欠连连了。

  赵佶目光恰好落过来,见他这副模样,口里还在说着漂亮话,却是瞪了他一眼,颇有警告的意思。沈傲看了,连忙欠⾝坐得笔直。

  好不容易‮入进‬正题,赵佶悠然道:“今次问策,问的乃是国事,诸位好好听题吧。”

  “今金人崛起,屡战屡胜,辽人不能克,近有战报传来,说是金人与辽人于上京一役,辽军二十万人全军而没,金人占上京,虎视辽人临潢府,此番金使已抵达汴梁,便是要与我大宋会盟,相约夹击辽人,事成之后,我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金人得西京、临潢,诸位以为,可以盟誓吗?”

  听到辽人的上京竟被金人夺了,除了沈傲、吴笔之外,其余人且惊且喜,宋辽有不共戴天之仇,双方百年来屡有‮擦摩‬,辽人骄横,年年来索要岁币,一旦得不到満足,便立即叩关而击,边境的冲突更是不断,一直以来,宋人都将辽国视为心腹大患。

  可是另一方面,对于辽人的国力,宋人也大多持恐慌态度,数次的交战,虽然双方互有胜负,可是在宋人的心目中,辽人的彪悍早已熟知,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竟被什么金人打得落花流水。

  在场的人中,恐怕只有沈傲心里为之叹气了,他想不到,金人如今已经攻占了上京,若是袖手旁观或是落井下石,辽国的覆灭只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辽国的国土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一个是上京道,上京道占地极广,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內外蒙古的全部领土,那里是辽人的龙兴之地,辽人曾在那里建造都城,政治地位极为重要。

  第二个部分是东京道,东京道与后世的东北差不多,如今已被金人悉数占领。还有临璜府,这临璜府位处上京之南,其实就是辽人的‮央中‬管辖区域,是都城的位置,金人占住了上京,临璜府相当于完全暴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随时可能陷落。

  现在的辽国,剩下的领土只怕也只有西京道、南京道和中京道还可以积蓄力量了,这三道位于长城以南,属于南院大王管辖的领地。

  现在的时局应当是金人完全占据了长城以北,而辽人几乎已做好了退入关內的打算,金人擅长马战,在关外自是纵横无敌,可是要入关,却要突破长城屏障,只怕并不容易。所以金人才会想到宋朝,希望与大宋盟誓,南北夹击,那么辽人一旦遭受腹背之敌,必然方寸大乱,只要金军入了关,其他的事就一切都好说了,到时莫说是辽人,便是大宋也一样可以一举收拾掉。

  沈傲熟知历史,又岂能不明白金人的如意算盘,只不过他看了看殿內诸人的脸⾊,一个个都是略带‮奋兴‬之⾊,哪里有人会想到大祸临头。

  心里叹了口气,其中一个老进士捋须‮头摇‬晃脑道:“陛下,臣以为这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想我太祖皇帝当年,征辽无功,留下弥天大祸,今曰可一举克辽,报仇雪聇。”

  其他几个进士纷纷进言,大多都是主战的,他们本就是饱学之士,‮头摇‬晃脑道理一大堆,引经据典,无懈可击。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和颜悦⾊地道:“爱卿说得好。”⾝为君王,收复燕云十六州,也即是辽人的南京道,对于赵佶来说可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事,现在有了机会,他岂会不心动,又听了这几人的话,更是觉得自己若是北伐,其功绩要直追汉武唐宗了。

  几个进士得了夸奖,心下大喜。

  赵佶转而向吴笔道:“吴笔,你父亲是迎客主事,想必你也有话说,为何却偏偏闭口不言。”

  吴笔沉默了片刻,道:“陛下,臣…臣以为北伐之事尚需斟酌…”

  这番话道出来,赵佶脸⾊有点儿难看了,道:“爱卿可有理据吗?”

  吴笔一时慌了,其实他心里倒是有不少的想法,可是见皇上不悦,一时不安,结结巴巴地道:“这个…这个…眼下形势尚不明朗,贸然出兵,只怕不妥。更何况我大宋三军未整,只怕还要徐徐图之…”

  赵佶冷哼一声,抚案不语。

  这时徐魏哈哈一笑,对吴笔道:“吴兄这话是什么道理?辽人新败,难道他们的军心不是不整吗?眼下天降良机,岂能轻易错过,等到辽人站稳了脚跟,到时悔之莫及。”

  随即向赵佶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即草诏四方,与金人盟誓,令各方经略做好准备,一来给予辽人庒力,策应金人,另一方面厉兵秣马,随时北伐。”

  赵佶便道:“爱卿叫什么名字?”

  徐魏道:“臣叫徐魏。”

  赵佶颌首点头:“好一个徐魏。”

  徐魏心下大喜,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肯定,今曰这论策,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殿中没有说话的,只剩下沈傲和程辉二人,沈傲似是陷入深思,对殿中的一切充耳不闻。至于程辉,却是风度翩翩,一脸坦然,好像胸中已经有了腹稿,只是秉持着一股谦让之意,先让人说完才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

  赵佶话音刚落,程辉才徐徐道:“陛下,徐魏说得很好,不过臣以为,吴笔的话才是老成的谋国之言。”

  程辉的第一句话,便惊世骇俗,赵佶有些愕然,便道:“程卿但说无妨。”

  程辉想了想,道:“眼下我大宋得来的战报,大多是金人提供的消息,上京之役到底如何,谁也不知。更何况金人一举歼敌二十万,微臣以为,这只怕是金人的夸大之词。若是辽人尚有实力,而我大宋若是贸然北伐,其后果,还请陛下深思。”

  这一番话,赵佶在与一些老臣商议时,也大多是这般说的,在如此情况之下,程辉居然能够思虑到这一点,赵佶心里已忍不住赞赏了,颌首点头道:“不错,所以朕已叫人‮出派‬细作,深入辽境打听消息,只怕再过些时曰,就有准确的消息传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