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科幻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五章 见孟珙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五章 见孟珙

目录

  第六卷还我河山第十五章见孟珙

  漆黑的西街之上,数位骑军在前方打着火把引路,更有十余名骑军如临大敌地紧跟在我的后面,却不知是为了保护我,还是怕我逃跑。马蹄踏在冰冷而又‮硬坚‬的石道上,发出清脆而又有节奏的跨跨之声,街旁的民房之中,时不时有小孩被蹄声惊醒,发出呀呀哭声,接着便是⺟亲慌乱的哄唱声。

  “郑兄弟!”李程情不自噤开口问道:“李程可否问郑兄弟一个问题?”

  “李统领问的,想必是郑言如何发现西门之伏吧!”

  “郑兄弟果然是个聪明人。”李程呵呵一笑道:“李程想来想去,却也想不出这其中的道理,郑兄弟是如何发现事有不妥的?”

  “其实也简单。”我浅笑一声说道:“襄阳城被蒙军围城数月之久,如今蒙军撤围,襄阳自当有一番欢欣热闹的景像,而我初至襄阳之时,此城却是静可闻针,虽是子时,却也有些不对。此为一。”

  “哦,还有二?”李程不由愕然。

  “当然。”我接着说道:“前来迎接我等的王默,却说才刚动手不久,塾不知**可迷敌人,又何尝不能迷自己?若你等才刚动手,又怎能打开城门出来见我?”

  “该打,该打!”李程挥拳砸了自己‮腿大‬一下,尴尬地苦笑道:“李程自以为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还有这个天大的破绽。”

  “李统领。”我对李程拱了拱手:“不知郑言可否…”

  “告诉你也无妨!”李程打断我地话:“我等能发现克敌军作反,实属巧合。本来孟将军以为克敌军通蒙。便暗地里派人监视,却没想到他们通的却是郑兄弟,呵呵,确是歪打正着。”

  “那他们…”我有些担心地问道。

  “无甚大碍。”李程‮头摇‬道:“我等发现得早,克敌军只集结千余人,便被忠顺军团团围住,不过为了不至于闹出太大的声响惊动郑兄弟你。孟将军便下令只围不攻,至此只是随便捉几个人套些消息而已。”

  “哦!”闻言我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了正确的路而暗自庆幸,倘若适才我带着那千余骑军跑了,那么襄阳城中的克敌军,想必也要被除名了。

  “便是这里了。”随着李程的一声叫唤,骑队停在了一座毫不起眼的大院门前,李程只对守门地几位军士递上了什么东西,大门便在我面前缓缓打开了。

  ————

  “郑言想要统领忠顺军。望孟将军成全!”

  刚走进孟珙的书房,我便对卧病在床地孟珙真言不讳地说出了我的意图。对着他,这时代我最敬重的战神,我觉得任何多余的话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侮辱。

  “郑言,你…”本就对我无甚好感的李程,此时更是瞪起了一双虎眼,指着我怒喝道:“你…你好大的胆子!”

  “李统领…”孟珙很快便出声阻止了李程的过激行为,他虚弱地自病床上坐直了⾝子。缓缓地对我点了点头:“痛快,郑兄会如此说,倒让孟某放下了半颗心了。曾几何时,孟某也与其它人一般,以为自已看走了眼,以为郑兄当真反了大宋。如今见郑兄能如此中肯。如此坦荡地提出这个旁人看似不可能地要求,我便知道,郑兄的心还是向着大宋的。”

  “属下谢将军。”得到了孟珙的理解和承认,让我感动得几乎热泪盈眶,我⾝不由已地拜倒在孟珙的床前,带着发颤的声音说道:“正如将军所言,郑言之所以据西川反宋,为的只是不愿被奷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不愿被权术缚住了手脚。苍天可鉴,我心赤诚。只为驱逐鞑虏。还我河山!”

  “好,好!”孟珙见我如此表态。一时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伸出了一支颤抖的手,拍了拍我地肩膀,艰难地说道:“若是以前,孟珙或许还是不能认同郑兄的做法,但是到了现在,咳咳…”听见了咳嗽声和喘气声,我不噤抬起头来,望向眼前这个曾在‮场战‬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望着这个曾让大宋军民欢呼雀跃,让蒙古鞑子闻名丧胆的一代名将,心下不由阵阵酸楚。到了这时我才发现,孟珙竟老了许多,这位才过不惑之年的勇将,此时竟已是两鬓白发。是什么打倒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是什么让这个连蒙古人也无比敬重地勇士‮夜一‬白发?是旧疾?还是新创?我不由疑惑地朝李程望去。

  “此事说来话长。”李程摇了‮头摇‬,顿时便像只怈了气的皮球一样:“蒙军此次进攻荆襄,塔察尔部有一支特殊的军队,那便是蒙军口中的汉军,此军有共计五千余人,由北方生活在蒙人辖区之下的汉人所建,统领为杜朗。”

  “哦…”听到这里我便大慨猜到了其中的原因,史上气死孟珙的事终于发生了。

  “汉军与忠顺军对阵之时。”李程接着说道:“杜朗曾致函于孟将军,曰汉军大多不堪蒙军之虐,他们个个都是⾝在曹营心在汉,又闻将军抗蒙之美名,是以欲乘此时机前来投忠顺军,将军大喜之下便将此事上奏朝廷,却不想…唉!”

  “朝廷不允?”我惨然一笑:“朝廷以何理由不允?”

  “诈降!”李程苦笑道:“丁相一口咬定此为蒙军诈降,并严令孟将军将计就计尽除此军。只是,只是这期间孟将军却与杜朗一见如故结为知交,如今却…”

  李程再叹一口气,低头说道:“虽然孟将军不屑用诈降之计。却还是不得不与汉军大战一场。汉军心无战意,不是逃亡便是战死,杜朗亦在此战丧生,自此孟将军便一病不起!”

  “这也正是孟某如今会认同郑兄做法的原因。”此时孟珙总算缓过气来,他有气无力地望着我说道:“此战之后,孟某便时时在想,我大宋怏怏大国。不缺人才不乏勇士,为何却会被外族欺凌至此!自太祖开国以来。至今已有近三百年,远有辽、金,近有蒙古,甚至便是那小小地西夏,也可在大宋疆土上为所欲为!而孟珙空有一⾝力气,却毫无挽回此局之能。打完此战之后,孟某便想到了郑兄。也明白了郑兄,明白了你的所作所为,但却是悔之晚矣!”

  “孟将军…”望着孟珙那副心灰意冷地模样,我搜肠括肚地想找出点什么东西来安慰他,可是却什么也找不到。所谓哀莫过于心死,这位蒙军怎么也无法打败地人,最后却是死于自己对朝廷的失望,死于自己对大宋前途地绝望。

  “闲话休提。”孟珙苦笑一声道:“我等言归正传。郑兄欲统领忠顺军自是可以,不过却得说说统领忠顺军的理由,如此才能让忠顺军将士心服口服。”

  “是。”我黯然对着孟珙一拜,咬了咬牙说道:“其一:当年将军之父孟宗政过世之时,忠顺军出现地大乱将军想必还没有忘记。”

  “郑兄说话也忒直!”孟珙惨然一笑:“郑兄的意思是,待孟某死后。忠顺军便会再次出现家父过世时地內乱?”

  “什么…”李程到了此时才反应过来,敢咒孟将军死,这还了得!他却也不再多言,一个箭步上来就要对我挥拳相向,不过很快又被孟珙拦了回去。

  “言语上多有得罪,望将军见谅。”我硬着头皮接着说道:“只是此事关系忠顺军的存亡,郑言不得不说。倘若真有这么一天,忠顺军便需要一位曾与忠顺军共同奋战过,并得到他们承认的人来‮导领‬。而且,出于忠顺三军各不相容的原因。此人还必须是三军外之人。非唐、非蔡,也非邓人。是以郑言这才⽑遂自荐。”

  “嗯,此言有理。”孟珙点头赞同:“朝廷派来之人,忠顺军自是不服,而三军之中若任选一人统制,虽是德⾼望众,只怕也无法让另两军心服。如此说来,郑兄倒还当真是不二人选。只不过,郑兄当今的⾝份却是反宋…”

  “此点无需将军当心。”我接着说道:“三军将士处,自有郑言前去说明。当务之急,郑言是想得到将军的认可。”

  “那么,还有其它的理由吗?”孟珙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郑言知道只以此点,当然不能让将军将忠顺军交与我。”我拱手道:“是以郑言还有另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却也是将军无法拒绝地。”

  “说来听听。”

  “郑言需要忠顺军,来组织一次对蒙古的进攻。”我缓缓地说出了这个蔵在我心里已有数月之久的想法:“所以郑言要取襄阳,要的便是襄阳城內的粮草与忠顺军,便以之攻蒙。”

  “攻蒙?”闻言孟珙两眼不由一亮,立时便来了精神。他突地坐直了⾝躯,満脸不信地问道:“难道郑兄已有攻蒙的计划不成?”

  “正是。”我点了点头道:“所谓最不适宜的‮场战‬便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蒙人之所以能在大宋横冲直撞,这与大宋之富足亦大有⼲系。大宋百姓富足,蒙军便能在我等地土地上时时劫掠得到补给。倘若不将战线北移,我等便始终无法断其粮草。而蒙军在宋境中大肆劫掠,又使大宋国势曰下,不出几年,大宋便连前方将士的口粮亦无法保证,又谈何保国?”

  “不错,不错。”孟珙露出沉思状点头说道:“以往我等只知筑城御敌,却不知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倘若将战线北移,百姓的生产便不致遭受破坏,人口亦不会锐减,如此便可源源不断地往前方战线输送‮生新‬力量,任他蒙古小儿再历害,我等便打个百年大战又如何!”

  “可是…”李程又迟疑地问道:“大宋骑兵不如蒙古,即便是忠顺军可与蒙军一战,但也只是区区三万人,又如何能与蒙军数十万大军对抗?”

  “水师!”我转头朝李程笑道:“避已所短,扬已所长,乃千古不变之兵法。大宋水师冠绝天下,我等何不以水师为主,骑军为副,与蒙军大战一场?”

  “郑置使的意思是…”李程此时对我想必已有了改观,口中已尊称我为置使了。

  “漕河!郑兄想的可是漕河?”孟珙果然不愧是一代名将,只片刻之间便猜出了我地意图。

  “不错。”我点了点头,随手便从腰间取出了一张地图,在二人面前展开道:“二位将军请看,这漕河(今名京杭大运河,第五卷第二十七章曾介绍过,宋朝时它的走向与今有些不同,元朝时改直)与长江便好似在中原大地上,划上了一个十字,而且漕河还直通蒙古重镇燕京(今‮京北‬,元成立后更名为大都),若我等能以強大的水师控制长江与漕河,而粮草却可自襄阳源源不断地运出…”

  “郑置使想攻打燕京?”听到这里,李程不由惊呼出声,任何人,或许包括面前的孟珙在內都没有想到,在这个南宋连防守都是个问题的时侯,怎么会有一个疯子在计划着要进攻蒙古这个最重要的城市。

  “有何不可?”我呵呵一笑道:“正如将军所想,要控制漕河,自然就要控制漕河的最上游城市燕京。蒙古兵员本就不足,如今却是两线开战。而据郑言所知,其二十余万大军(史上一种说法是十五万,另一种说法是五十万,士兵取了个中间数)正远征钦察,斡罗思诸国。其余‮队部‬便是我等所看到的这征大宋的十余万。如此其后方的空虚已是理所当然之事,若我所料不差,其驻守燕京地守军最多也不过五千余人,有多也只是些不足为虑地驱口而已。”

  “可是…”孟珙皱眉说道:“蒙古之所以会让其后方如此空虚,原因便在于此时东面能与之一战的只有大宋,我等若是进攻燕京,而窝阔台部地六万大军此时却正在撤回燕京的途中…”

  “这便是郑言需要忠顺军的原因了。”我回道:“由于时间紧迫,具体事宜请容后告知,请将军给予郑言军权,郑言立时便要发兵前去追击窝阔台,迟恐不及。”

  “哈哈…”孟珙好似在这片刻之间便年轻了许多,他大笑出声道:“有此理由,若孟某还要拒绝郑兄,那我孟珙岂不是成了大宋的罪人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