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科幻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四十二章 备战

第四十二章 备战

目录

  我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墙下护城河的滔滔流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大宋的城池一个比一个险要,可是在蒙古人面前却是不堪一击呢?是军士不够勇敢吗?显然不是,大宋虽然有许多贪生怕死之人,却也不乏英勇抗敌的勇士。是武器不够先进吗?更不是,大宋无论是火器还是刀枪弓箭,在这个世上都是最精良的。那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皱着眉头想道,此时正在我脚下的成都城,便是三国时蜀国刘备定下的都城,其险要由此也可见一斑。而且此时的成都城是要粮有粮,要兵器有兵器,就算蒙古有十万大军来攻,城內只需有个三、五万正规‮队部‬,守上一年半载绝不是问题。毕竟蒙军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下了马背攻城的蒙军也就不可怕了。可史上就是这样的坚城,却由于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就轻易地落在了蒙军的手中。

  我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深深地昅了一口气,转头往不远处正在城墙上下奔走的‮兵民‬望去。

  成都的百姓果如丁黼所说的一样,有着极⾼的作战积极性。昨曰丁黼的告示发出还不到一曰,便有十余万人前来应征。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也许就在我昅一口气的同时,便又有几十个人成为抗蒙临时‮兵民‬了。

  丁黼很快就从这十万人中精选了三万人装备成重步兵,这三万人的主要作用是在蒙军登上城墙时与蒙军进行⾁搏。我在心中暗念,最好这三万人不要派上用场才好。因为这些‮兵民‬大多都是没有打过战,靠的就是城墙的地利。若是让蒙军攻上城墙⾁搏,那也就意味着地利尽失,成都离城破也不远矣。所以这三万重步兵虽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我却并没有在他们⾝上寄多大的希望。

  冷兵器时代的守城,最重要的莫过于弓箭手。因为弓箭手居⾼临下,又有女头墙保护,所以城墙下攻城的敌人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活箭靶。只是苦于并不是每个能拉开弓的人就可以做弓箭手的,所以虽然成都的仓库里有两万余张弓弩,我们却只能勉強组建出一只一万余人的弓箭兵。这一万余人大多都是以打猎为生的猎户,还有城內的两个“弓箭社”(类似于现代的弓箭俱乐部)成员组成。

  而其余的六万余‮兵民‬,便全部作为守城的第二重要主体,那便是充当投掷擂木、滚石、火油和石灰的军士。这部份‮兵民‬的战争,实际上在此时已经打响了。因为城外已到处都是他们伐木、取石的⾝影。六万余人合力收集,只不过半天的工夫,城內的空地处已堆起了一座座小山般的木堆、石堆。

  我満意地看着眼前一群群⼲劲十足的‮兵民‬,看着在不远处忙成一片的骁骑军军士和丁黼的下属,他们正紧张地对‮兵民‬们做着战前训练。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此刻我的心情才敢有少许的放松。我知道这些‮兵民‬的素质虽然比不上凶悍的蒙军,不过依靠地形和人数上的优势,让他们在此挡住三、五万的蒙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更何况,骁骑军手中还拥有两千余颗新式的霹雳火球。这玩意在守城时,绝对是攻城蒙军的噩梦,骁骑军们所要做的,好像只是将手中的霹雳火球点燃,然后往蒙军密集处或是云梯处一丢…呵呵,我仿佛已看到了蒙军云梯被炸断,成片的蒙军惨叫着往下飞跌的样子,我现在已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蒙军了。

  “下官参见武德大夫。”正当我有些得意忘形之时,丁黼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美梦。

  “哦,原来是丁知府。”我苦笑了一声回道:“丁知府无需如此客气,以后还是唤郑言为统制吧。”

  从昨天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办法适应大夫这个称呼。如果是以丁黼的角度来说,称我为大夫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也是统制一级的人物,若是称我为统制,我与他便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了。

  宋朝的‮员官‬向来极重视⾝份的尊卑,所以丁黼一听我这样说,便颇感意外地望了我一眼。不过很快他便豪慡地笑道:“如此下官便从命了,下官此次来是想知道大人是否已决定了负责守城墙的将领?”

  啊,我倒把这事给忘了,原来大宋的城池一般极大,比如我脚下的成都北城就连绵三十余里,所以一位将领是不可能同时指挥四面城墙的守城军士作战的。一般守城之前,主帅都会为各面城墙定下一名或是多名负责的将领,只是我守城的经验委实不足,此时若不是丁黼提醒,我还真将这件重要的事落下了,亏我刚才还在做着打败蒙军的美梦。

  想到这里,我不由尴尬地笑了笑,对丁黼说道:“多承丁知府提醒,不过丁知府对成都可比郑言熟悉多了,这点还是由丁知府安排吧。”

  “统制大人有所不知。”闻言丁黼苦笑道:“下官的武卫军已被调走,现今能担守城重任的,除了大人外,下官或可勉強算上一个,只是还有两面城墙却…”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地说道:“丁知府无需当心,郑言手下的王坚王统领可算上一个,至于另一个…”

  “对了。”我想起昨曰接待过我的那位队将,他慎密的思维和机警的作风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我便对丁黼说道:“昨曰在丁知府府前的那位队将,或可担此重任,丁知府以为如何?”

  丁黼显然不知道昨曰在他府前值勤的是哪一位队将,他在询问了⾝旁的护卫之后,很快就皱起了眉头轻声说道:“原来是他,李庭芝。”

  李庭芝!丁黼的声音虽小,但听在我的耳中却有如炸雷一般。怎么会是他,我心中狂喜道,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