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出兵大西洋

第四百一十一章 出兵大西洋

目录

  十一月二十八⽇顾祝同回到青岛的时候才知道李向龙、鲁志刚、田黛芳等⾼级将领都已回到青岛。*

  此时田黛芳已是海军将而且刚刚被任命为第四舰队司令官。

  至于组建第四舰队的事情顾祝同也是头次听说。当然此时的第四舰队只存在于纸面还没有分到一艘战舰呢。

  当然这也让顾祝同猜到冯承乾把⾼级将领全都叫回来而且提前任命田黛芳为第四舰队司令官肯定有大事发生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海军打算出兵大西洋至少会派遣舰队前往大西洋。

  只是支持出兵大西洋的人并没有几个。

  四位⾼级将领全部反对在这个时候出兵大西洋。

  晚聚会的时候李向龙与鲁志刚都提到现在还不是出兵大西洋的时候主要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战斗都没结束海军没有多余的舰队可用即便是菗调几艘巡洋舰去组建第四键队也不大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层面大西洋并不是‮国中‬海军的主要‮场战‬。

  从战略角度来讲大西洋的战斗对‮国中‬海军没有任何影响而‮国中‬海军的当务之急是在印度洋与太平洋取胜。

  要知道夏威夷群岛的主要岛屿还在美军手里呢。

  更何况再过两个月美军就能获得数艘舰队航⺟而且肯定能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份把舰队航⺟的数量增加到六艘。在此情况下‮国中‬海军就必须把兵力集中到太平洋。而不是去大西洋冒险。

  按照李向龙的说法在占领了夏威夷群岛之后再考虑出兵大西洋也不迟。

  当然。在私下聚会的时候顾祝同没有唱反调。只是顾祝同非常清楚冯承乾在这个时候决定出兵大西洋肯定与军事问题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从政治层面特别是战后的世界格局所做出的决定。(找小说素材就到 )

  十多天前在收到多佛海战的消息后顾祝同就意识到。大战恐怕要结束了。

  虽然顾祝同随后就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即便没有了盟友‮国美‬也有⾜够的能力坚持下去。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只要英国战败‮国美‬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

  对‮国美‬来说最好的结局莫过于与中德停战。

  当然。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是同盟国集团的所有成员早就达成了协议。不单独与敌国议和而且绝不与敌国签署任何有妥协成分的停战协议。这场战争必须以同盟国集团取得全面胜利。所有敌国要么被彻底击败、要么无条件投降的方式结束。

  如此一来‮国美‬的结局只有两种一是被彻底打败而是在此之前无条件投降。

  当然这两种结局其实没有任何分别。无条件投降就意味着彻底战败。

  一个月后即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五⽇‮国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意大利、荷兰、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匈牙利、希腊与泰国的‮家国‬元首或者是zhèng fǔ首脑齐聚黑海海滨城市布尔加斯在內塞伯尔古城附近的保加利亚王室庄园內举行了同盟国集团的第一次全体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持续了一周。

  最终在中德意三国的推动下同盟国集团发布了集体声明把获取完全胜利定为了集团的核心纲领。

  当然这并非布尔加斯会议的唯一成果。

  在这场会议还大致确定了各成员国的战后地位划分了主要成员的势力范围并且为在战后成立一个全球的‮际国‬机构达成了一致。(找小说素材就到 )只是在该机构的职能、权限等方面集团內部还有分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多佛海战之后顾祝同就意识到‮国中‬遇到了一次绝佳机会即通过在大西洋扩大影响力从而在战后成为世界霸主。

  道理非常简单‮国中‬有能力进军大西洋德意志第二帝国却没有能力进军太平洋。

  显然大战结束之后太平洋、即周边地区将由‮国中‬独占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却不可能独占大西洋。

  如此一来只要‮国中‬能在大西洋获得立⾜点那么就能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国。

  顾祝同不大懂政治但是很有战略眼光。

  在此情况下出兵大西洋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欠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理由毕竟中德早就在势力范围达成了秘密协议。如果没有⾜够的理由‮国中‬就不可能向大西洋派遣舰队。

  显然冯承乾获得了一个充⾜的理由。

  在此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让冯承乾放弃出兵大西洋的决定。

  再说了如此重大的决定绝对不是冯承乾一个人做出来的肯定得到了其他⾼层‮导领‬人的支持。

  如此一来仅凭几个海军将领更不可能改变什么。

  显然顾祝同关注的不是要不要出兵大西洋而是在什么时候出兵大西洋以及派往大西洋的舰队规模。

  可以说这是两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如果立即出兵在顾祝同看来这是肯定的事情不犯冯承乾不会在这个时候任命田黛芳为第四舰队司令官也不会把所有战区舰队司令官召回来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战舰数量不⾜。

  当然把出兵大西洋的时间推迟几个月局面也未必有所改观。

  主要就是再等两三个月美军就能获得舰队航⺟。到时候美军肯定会以大西洋为重也就会把舰队航⺟留在大西洋甚至会拦截‮国中‬海军的大西洋舰队。如此一来在远征大西洋的舰队里面就必须有舰队航⺟而且数量不得少于六艘。问题是‮国中‬海军在未来三个月里不可能获得六艘舰队航⺟。也就是说到时候肯定得从其他舰队菗调舰队航⺟去增強第四舰队。

  最有可能被削弱的就是第三舰队。

  澳洲的大规模战斗已经结束残余澳军⻳缩在西部地区已经没有多大威胁了因此第五舰队已经形同虚设别说舰队航⺟连排⽔量在一万吨以的大型战舰都不多留下的全是用于护航的中小型战舰。

  也许第二舰队会受到影响。

  只是在顾祝同看来冯承乾不一定会从第二舰队菗调兵力去增強第四舰队。

  主要就是即便陆军在此之前占领了海湾地区并且推进到了中东地区在海军出兵大西洋的情况下陆军肯定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控制苏伊士运河至少要到达运河东岸。

  说⽩了只有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国中‬舰队才能获得前往大西洋的捷径。

  为此也就得继续让第二舰队保持⾜够的规模。

  这样一来可以削弱就只有第三舰队了。

  在顾祝同看来为了出兵大西洋获得在战后称霸全球的机会冯承乾甚至会为此放弃攻占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

  再说了如果第四舰队能够在大西洋击败美军舰队那么‮国中‬海军就肯定能在一九四五年占领整个夏威夷群岛。

  如此一来冯承乾就肯定会从第三舰队菗调战舰去加強第四舰队。

  当然前提是在一九四五年才出兵大西洋。

  如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內出兵大西洋也就是在‮国美‬海军获得舰队航⺟之前那么就没有理由给第四舰队编⼊太多的舰队航⺟。如果出兵大西洋的主要价值在政治即第四舰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打败‮国美‬海军只是前往欧洲获得一块立⾜之地甚至没有必要为第四舰队安排舰队航⺟。

  显然就算把美军的两艘快速战列舰考虑进去加德意海军准备攻打英国本土无法协助‮国中‬舰队作战也只需要在第四舰队里编⼊几艘主力舰特别是快速战列舰就⾜以完成政治与军事使命了。

  想明⽩这些之后就不难想到该怎么做了。

  结果就是在李向龙与鲁志刚都反对出兵大西洋田黛芳也对出兵大西洋显得不够热情的时候顾祝同却非常积极。

  二十九⽇在冯承乾召开的舰队司令官会议顾祝同就提出如果要出兵大西洋最好赶在年內而不是拖到一九四五年。此外还要争取让舰队在年底到达北大西洋最好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及地中海之外获得一处可以驻泊的港口以便借此获得独自行动的基础。

  显然顾祝同替冯承乾说了很多。

  说⽩了这也正是冯承乾的计划。

  这些由顾祝同说出来要比由冯承乾说出来好得多。原因很简单即便李向龙与鲁志刚表示反对也是在反对顾祝同的提议而冯承乾可以在这个时候出面对顾祝同提出的方案稍做修改来安抚李向龙与鲁志刚。

  当然李向龙与鲁志刚都不是笨蛋。

  在局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两人都没有笨到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指出了一些细节的不⾜之处。

  结果就是仅仅用了半天时间海军⾼层就在出兵大西洋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这下重担落到了田黛芳的肩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