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进军悉尼
虽然美澳联军的反击来得迟了一些,但是极为坚决,而且也投⼊了⾜够多的兵力。
事实上,这也是美澳联军在澳洲陆大 场战上发动的唯一一次具有成效的、而且对中**队产生了较大威胁的反击行动。
当时,仅美军就动用了近六万兵力,此外还有大约五万澳军。
要知道,到三月十一⽇,登上澳洲陆大的中**队总共还不到四万,全部上岸的只有第五陆战师,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都只有部分队部上岸,其中作战官兵在两万左右,其他的全是非战斗人员。
在⽩天的战斗中,美澳联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时,承担主攻任务的美军第七师在向海滩推进的时候,至少有七千名官兵死于中**队的火力打击。
也正是利用火力支援,陆战队勉強在⽩天守住了战线。
⼊夜之后,战斗变得更加jī烈。
原因很简单,美澳联军在⽩天作战,主要威胁来自天上,即国中海军舰载航空兵的遮拦轰炸让大部分美澳军人在到达前线之前就阵亡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前线的美澳军队取得了突破,在得不到后继兵力支援的情况下,也无法扩大突破口,并且会在随后遭到的反击中被中**队击溃。
只有在夜间,在舰载航空兵无法出动的时候,反击才有价值。
结果就是。夜幕刚刚降下来。美澳联军就以发起了极为狂疯的进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十二⽇凌晨,在夜间的十来个小时里,美澳联军在长达五十公里的战线上至少发动了上百次冲击。
打到快天亮的时候,美澳联军离胜利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时,美军的一支装甲队部已经突破了陆战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前进侦察兵力甚至突⼊了登陆场。虽然这支队部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不到十辆M3式坦克,但是仍然有⾜够的能力把登陆场变成火海。
要知道,当时登陆场上堆积着数万吨弹药与更多的燃油。
在这个紧要关头,第五陆战师把非战斗人员组织了起来。甚至让一部分撤下来的伤员拿起了武器。
在付出了近三百人伤亡的代价之后,陆战队顶住了美军的反击。
天⾊放亮之后,随着舰载航空兵赶到,以及在夜间补充了弹药的巡洋舰返回。美澳联军的反击失败了。
三月十二⽇,陆战队没有发起进攻,开始集中力量巩固海滩阵地的防线。
在清扫场战的时候,国中陆战队至少找到了一万四千余具美澳军人的尸体,此外还有数千具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据中**队的统计,美澳联军在三月十一⽇的反击行动中伤亡总数超过了四万人。
当然,国中陆战队也付出了阵亡三千四百人、伤残近七千人的惨重代价。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已经在这场反击中耗光了预备队。
别忘了,悉尼并不是美澳联军重点设防的地方,当时驻扎在悉尼附近的美澳军队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
只是。这场反击也让中**队心有余悸。
受此影响,陆战队在十三⽇发动几次试探的小规模进攻,十四⽇则按兵不动,主要是还有两个陆战师的队部没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陆战师在十一⽇夜间的战斗中遭受了非常大的伤亡,减员率⾼达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清晨,在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全部到达后,陆战队才再次发起进攻。
首要目标,自然是悉尼港。
为了配合陆战队作战,第52舰队在十二⽇就封锁了悉尼港。在十四⽇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编队前往悉尼港外,对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队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庒制炮击,使得美澳联军无法调整防御部署。
只是,进攻悉尼港的战斗也不是很顺利。
原因无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舰队已经拼出了全力。也无法保证随时为进攻队部提供⾜够的火力支援。
这段长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两个陆战师花了两天才走完。每天仅推进十公里。
显然,这个推进速度不但算不上快,还可以说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陆大 场战上,国中陆军即便在没有装甲兵的情况下,步兵队部的⽇推进距离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场战上,德军凭借強大的装甲力量,在进军莫斯科的时候创造过一天推进五十无弹窗无广告//公里的纪录。
当然,这也不能怪陆战队作战不力。
事实上,当时的陆战队与战后的陆战队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在装备体系上,国中海军陆战队与陆军非常相似,或者说是为了减少在研制装备上的开支,国中海军陆战队一直依靠陆军,除了两栖车辆是单独研制的之外,其他的主战装备均来自陆军。别的不说,连陆战队的制式步也与陆军通用。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陆战队与陆军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单独的装甲队部,其装甲力量大多分散编制在步兵营里面。
这种编制方式,也正是陆战队为了适应场战环境而独有的特点。
要知道,陆战队在上岸之后,就得面对強大的敌人,而且⾝后就是大海,本没有后撤空间,必须与敌人争夺每一块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显然不可能等到装甲队部上岸之后再发动进攻。如此一来,也就不能把装甲力量单独编成作战队部,必须给步兵,使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可以说,陆战队的编制更适合进行小规模战斗。
如果用于大规模进攻,那么陆战队的编制、特别是对装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更适合在沿海地区活动。
深⼊內陆的话,陆战队的战斗力就不如陆军了。
在此之前,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作战行动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即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就把陆军作战队部送上岸,让陆军去对付那些躲在岛屿腹地里的敌人。
问题是,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积狭小的岛屿,而是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洲陆大。
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要等到陆战队夺取了悉尼港之后,陆军才会上岸。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陆军名义上动用的是步兵师,但是十二个师中,有六个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的装甲师,另外六个师的装备⽔准也远⾼于步兵师,相当于德军与俄军中的摩托化步兵师。
也就是说,这些陆军队部有大量难以直接送海上滩的重装备。
要让其发挥出战斗力,就得多去港口,让其在港口上岸,然后投⼊战斗。如果強行在海滩上岸的话,其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此外,装甲队部的物资消耗量比步兵队部⾼,也就更有必要以港口为支承点发起进攻。
也正是如此,才由陆战队承担了夺取悉尼港的重任。
事实上,这也是陆战队在攻打澳洲陆大的战斗中唯一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在攻占了悉尼港之后,陆战队就没再参加主要作战行动,仅负责为陆军守住后方基地,并且协助陆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显然,陆战队在两天里推进二十公里,并不算慢,以陆战队的⽔准来说已经很快了。
三月十八⽇,攻打悉尼港的战斗开始。
此时,第五陆战师已经撤了下去,准确的说是在滩头阵地上做临时休整,同时负责为其他陆战师提供后勤保障。
负责进攻悉尼港的是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此外还有第九陆战师的一部分。
当时,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四万五千左右。
可以说,这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兵力了。要知道,在海军的火力打击下,美澳联军一直无法向悉尼港大举增兵,当时负责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人总共还不到三万,而且其中只有一个美军师。
只是,战斗依然打了五天。
必须承认,陆战队并不适合执行攻坚任务,主要就是没有強大的装甲力量,在面对敌人的防御阵地时,陆战队往往会束手无策。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士气更加低落。
如果美澳联军的士气不成问题的话,恐怕国中陆战队会在悉尼港外呆上半个月,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才能攻占这座极为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说,美澳联军没有守住悉尼港不是国中陆战队強大,而是自⾝出了问题。在这五天的战斗中,至少有四千名美军官兵在没有受伤、也没有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向中**队投降。有趣的是,澳军中投降的官兵反而不是很多。
这也可以理解。
美军官兵本不知道保卫澳洲陆大有什么意义,而澳军官兵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三月二十三⽇,国中陆战队攻占了悉尼港。
到此,登陆澳洲陆大的最关键一步终于走完,中**队终于在澳洲陆大上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