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砂佛印
子
愿我后生,常为君,好丑不相离。
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
一、朱砂佛印
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月印臣想起上面这段话是在火车上,过了甘肃省境的界碑,透过车窗可以看见片枯萎的红柳白杨和飞扬的万里黄沙。它们将荒芜之气延伸到了人类文明的边缘,如果这种人为的环境破坏是野蛮的蚕食,那么文明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同化它呢?
她微微蹙起了眉,眉心有一块小小的暗红色的伤痕,仿佛一颗美人朱砂。
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导师都开她玩笑说她不应该学绘画的,应该报考古——她的长相象极了古代的女子:削尖的下巴颏,白净的双颊以及眉间的一颗“朱砂”任谁看了都以为她生于古代!
她总是淡淡地微笑,像宋朝画中走下来裙裾盈盈的女子。宋画重在点染与皴墨,宣纸上面的痕迹教人看着心里也象晕起这么一层或深或浅的墨一样。所以月印臣自己也觉得自己像幅在时光中慢慢湮开的宋画,淡淡的喜怒,淡淡的哀愁,仿佛普渡众生的佛,嘴角抿地慎重,叫人想不出它是愠是喜,是恼是乐。
这样情感不于外的女子是不适合谈论感情的,她这样想。
她的手上有一条哥哥送的手链,青色的木质镂刻成七枚莲花的形状,五枚在正中,两枚居于两侧,用不知什么质地的黑绳串着,样子古朴美丽。这条手链在邮政局里面躺了一个多月,江和去帮了取了回来,他冲她开玩笑说“你哥哥真奇怪,这种东西也巴巴的寄给你”没有谁看见月印臣发过那么大的火。然后她跟大学里唯一交往过的江和分手。她在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火,只是隐约觉得江和不应该亵渎了哥哥远远捎来的一份情谊。
也许在印臣的心里,逐酹一直是一位让人值得尊敬与景仰的神灵,甚至连她小时侯被逐酹失手打伤而在额间留下的一小块伤疤,她都觉得像是苦难中神为了解救她而留下的一枚泥痣,和着血,变成暗红色的印记幻在她的身上。
江和因此说她不太正常。学艺术的人都不太正常,或许。
想起江和的时候她总是会扬起微微上翘的嘴角,笑一笑。
他是个开朗的家伙,喜欢把开朗的神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是他硬将逐酹送的手链硬说成是骷髅的话,印臣也许不会和他分开。
骷髅?难为江和想得出来!
印臣摆着手中的青色手链,眯着眼睛看。
链子很沉,重量来自于那七枚莲花。她不知道有哪一种木质能够产生这么强大的压力,
还有一种淡淡的藿叶的香气。听哥哥说这种名贵的藿叶香只在古代西域才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
那么她也算是半个贵族了?
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盯着她的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扑到旁边一个少妇的怀里说:“妈妈,我怕…”
她的母亲埋怨地看了印臣一眼,然后径自安W女儿去了。
印臣莫名其妙地坐在那里,一脸尴尬。怎么,她做了什么事吓到小姑娘了么?
火车缓缓地驶入敦煌站。印臣对母女抱歉地笑笑,拎着简单的行李准备下车。
小姑娘泪眼婆娑地看着她,问身边的母亲:“妈妈,那是魔鬼吗?”
母亲帮了擦干了眼泪,搂她入怀,喃喃道:“不是的,不是的,怎么会是呢?”
印臣愣了一下,看向手链,依然是青色的莲花,七朵。
敦煌是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
当公元4世纪的僧侣用瓦釜在此处雕琢出第一只浑圆光滑的观音手臂时,敦煌这个名字注定无法在历史的尘烟中为时间所泯灭。
印臣走出站台的时候,看见这座暮色中的古城在夕阳的笼罩下呈现一种金色的光泽,地黄沙在背景之后添加了一些历史的风尘,让敦煌看起来像位迟暮的美人,虚无缥缈的薄纱遮住了她的脸,看似分明的轮廓让人产生窥其全貌的念头,神秘得令人揪心。
踏在她特有的沙质土地上,印臣似乎感觉到了一种隐秘的博大力量,将自己吸引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里遗留下来的生命残骸,奠基着这座伟大的城市。它们在夜风中化做一缕缕魂魄,带着依稀可辨的驼铃,向自己走过来。
她轻轻拨了一下眉梢上的发丝,看见出口处有个年轻的女孩,举了个大大的木牌,上面用青黑色的隶体书写着她的名字:月印臣,一看就知道是哥哥的字迹。
女孩看见印臣走近她,给了印臣一抹绝美的笑意。她说:“你终于出现了。”
你终于出现了?
为什么是“终于”?
印臣看向那张美丽得不食人间烟火的脸,一阵眩晕。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凤冠霞帔的女子,对自己决绝时哀怨的笑。
她说:“你终于出现了…”然后一扬手,一柄锋利的匕首就那样进她的膛。印臣看见她的口的血薄出来,接着是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奔上前…
女孩拉起她的手,说了句“走吧”
她甩了甩杂乱的思绪,感觉到手掌中握着的是一个温热的实体。
“你怎么知道我就是呢?”
“因为你额间的红痣。”
印臣轻轻地笑了一下,问她说:“你叫什么?
“楼兰。”她回答,然后解释说:“就是历史上楼兰古国的那个楼兰。”
看印臣沉思的样子,她笑笑说:“你哥哥今天有事,拜托我来接你。”
“知道哥哥要我来有什么事吗?印臣迟疑地问。
楼兰美丽地笑了一下,并不回答。
她们赶往鸣沙山附近的一个小镇。印臣似乎记得那里叫做杨家桥。逐酹曾经在信中以极为激动的口吻告诉她杨家桥将有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至于是什么发现,他并不曾透。
汽车以缓慢的速度行驶着,在这片几乎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土地上。也许历史的最初正是要在这样渊薮的姿态里追溯?
车窗外有一群嫁娶的队伍,为首的那名男子手中擒着一只鹰,苍黑的羽翼,锐利的目光,在他手中凛冽地站立,气势从容。新娘在媒人的簇拥之下跨过一个马鞍,随即男子手中的鹰也飞翔起来,张开双翅在半空中盘桓。
“这是敦煌古老而神秘的风俗。嫁娶的时候新郎要放生一只鹰,象征着‘鹏程万里’,而新娘入门时跨过马鞍,则意味着‘一生平安’。”楼兰柔美的嗓音传过来,印臣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种风俗延续了很久吗?”她似乎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也许是古老的片段,也许是回忆的残桓,在一个空旷的沙地上,一片喜庆的红色泛滥。
“‘奠鹰’的风俗其实从先秦就开始出现了,有时候也会用雁来代替,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唐朝五代甚至更远。而‘跨马鞍’的风俗根据史学家考证大概诞生于唐朝初年。”
“你好象什么都很清楚。”印臣微微颔首,看向她。
楼兰的表情有一丝得意。“我的确什么都很清楚。”她说。
车窗外吹过来一阵风,拂了她们的头发。印臣伸手拨了一下发丝,奇怪头发总是拂上她的眉梢。
楼兰惊愕地看向她手腕之间,喃喃低语:“他、他居然把这个也给了你…”印臣看向手链,那种青黑的泽稍稍浅了些。“有什么问题吗?这个是哥哥送给我20岁的生日礼物。”
楼兰扭头看向窗外,蹙起眉道:“没有、没有问题。”
印臣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额间的红色伤痕异常光亮起来。她的思绪又开始凌乱起来,仿佛听见远方的驼铃声依稀地叮、叮、叮地传过来,穿越了时空的界限,随着晚风习习地传进来…
“高昌兵,如霜雪,唐王兵,如月。月照霜雪,几何自殄灭?”
豪气冲云天的歌谣充着浓烈的硝烟味道,,在飞扬的尘土中弥漫开来。
印臣在恍惚中看见黄沙漫漫的征途上,仍然是那个记忆中绝丽的女子,梳着一对入云髻,无助地站在荒夷的路边,她的身后是得胜的古代兵士,正慷慨高歌:“高昌兵,如霜雪,唐王兵,如月。月照霜雪,几何自殄灭!”
她努力让思绪清醒过来,恢复到正常的运作状态。不明白为什么一踏上敦煌的土地,就会有一些零散的片段在脑海中若隐若现,仿佛水中的海草,她试图伸出手去抓住一缕,可是它们滑滑地漾了开去。
“你在想什么?”楼兰凑近她问。
她这才注意到楼兰的样貌与刚才的幻觉中的女子很是相象呢!也许刚才只是将楼兰与敦煌特有的历史氛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古代的幻象了。她这样想着,微微摇了摇头。
“我们快到了”楼兰拍拍她的手腕,道:“你累了吗?要不要先睡一会儿?”
这句话有些像催眠,印臣突然觉得眼皮沉重了许多,身体像一浮在水面上的稻梗,飘忽了起来。于是她拉了拉外套,靠在楼兰的肩上,沉沉睡去。
睡梦中又见到了那个古代装扮的女子,有着楼兰一样绝美的容颜。她坐在一大片象血一样殷红的泽里,对印臣哀怨地笑。她说:“我等你等得好苦,前世今生,你终于出现了…”
印臣看见她的手上,有一串莲花链,温润的白玉质地,几乎和自己的一模一样。
“你是谁?”她问她。
可是她不回答。一扬手,一柄锋利的匕首倏而刺进了她的口处,白玉的莲花链上沾了她的鲜血,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浸润,慢慢凝干,风化成青黑的颜色。
到底是谁在上演着这幕历史的悲剧?
是自己,是楼兰,还是某个不知名的女子,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暗自哭泣…
她醒来的时候睡在一张略显僵硬的上。房间里面很暗,没有开灯,可是有一道皎洁的月光透过天窗进来,好象耶和华拯救世人的符咒,飘渺而均匀地铺了薄薄的一层光华。她看见黑暗中一张和自己极为相似的脸。
“哥”她唤他:“我睡了很久?”
月逐酹着她的头发,低哑的嗓音在黑夜中有些突兀地出现。他说:“如果你累了,睡多久都没关系。”
“那楼兰…”
“她回去了。”
“我想…”
“杯子在你右手边的小几上。”
逐酹总是能够知道她想说什么,然后提前告诉她。她伸出右手拿起杯子喝了口水,水质有些微微的咸苦,好象眼泪的滋味,融入了哀怨的情愫在每一颗分子里边。
喝水的时候她看了看他。他的头发很久没有修剪了,长长地披泻下来,下巴上有些微小的胡碴,密密地分布了一片。这模样让她看了有一丝心酸,想必逐酹的工作异常辛苦。
“哥,你让我来敦煌做什么?”她放下杯子,看见逐酹站起身,将小几上的蜡烛点燃,荧荧的烛光将黑暗的弥撒曲画上一个安魂般的休止符,逐酹颀长的身型被烛光映照在另外一边的墙壁上,如一抹幽魂,随着烛焰的跳动而飘忽不定。
他不说话,径自拿了一些拓印下来的糙的纸页交给她。
“这是…”印臣眼睛一亮,是古代的壁画呢!
“这是上星期我们在杨家桥附近的古墓中发现的。墓的四壁描绘着一连串古代的彩绘壁画,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对绘画没什么研究,你知道的,所以钱教授让我找个人帮忙。”
逐酹所说的钱教授是考古界的泰斗钱悦南教授。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从事敦煌的考古发掘以及相关文字的整理编撰工作。印臣在大学期间还听过钱教授的一堂报告,题目好象是“西域文化的回声”她记得讲授得非常精彩,其中提及了莫高窟和榆林窟的一些壁画,让她很感兴趣,也是因为这个,她才开始从事壁画方面的研究。
“古墓之中也存有壁画吗?怎么保护得如此完好?”她看着糙的纸面上畅的线条和精美的构图,不由惊叹。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一具女尸。”逐酹背过身去说:“这大概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布泊发现楼兰古国的女尸后第二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他的声音很平淡,不像写信给她的时候那样激动万分的样子。
印臣怀期待地看向他,问:“可以让我去看看吗?”
“你说呢?”他笑,爱怜地她的头发,那种如丝般顺滑的头发一直让他着。
印臣看看手表,想着只有明天再去了。然后她突然发现右手上面的莲花手链不翼而飞。
楼兰,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入睡前楼兰的那个轻拍她手腕的动作。是她、是她将她的手链拿了去么?
“怎么了,印臣?”逐酹注意到她的不快,将手中的动作慢慢停止下来,转而抚上她酷似自己的脸颊。与自己唯一不同的,就是她额间的那一颗“朱砂痣”与千年之前一模一样的朱砂佛痣。
他探出手去轻轻摩抚着她额间那块伤疤,柔声问道:“还疼吗?”
印臣微微摇头:“哥,早没事了。你去休息吧,明天我们还要去古墓。”她委婉地推开他,奇怪他的举动竟如此亲昵——他应该知道的,她向来对什么都是冷冷淡淡。只除了,那些带着浓墨重彩的画儿。
绘画就是她整个儿世界,整个儿生命。
逐酹慢慢地把手收了回去,转过身“那么,你好好休息,晚安。”他说。
“晚安。”
印臣看见他拉开门,一步一步踱了出去。那背影沾染上月华的光辉,渐渐地融进了夜里面,仿佛苦难的生灵在时光的驶中被泥土所埋没了一样,透着无可奈何的悲戚调子。
她轻轻阖上了门,天窗中渐渐西去的婵娟子,仍然巧笑倩兮地照进来。
杨家桥去往鸣沙山方向的一公里许,就是已经被层层保护起来的古代墓了。附近有一座残破不堪被当地居民称为城隍庙的庙宇。墙基用土坯制成,看起来年代相当久远。从这路过的时候印臣扬起头看向破旧的门楣,上面依稀题有淡淡的字迹。
“哥,你来看。”她唤了一声逐酹,寻找着可以攀爬的支点。
“这是什么?”他也注意到了那些字迹,蝌蚪型的文字不太像敦煌本地的居民使用的样子。不过在古代特别是先秦至唐宋时期,敦煌一直做为丝绸之路的必经地,难免受到新疆一带西域文化的影响。
从楼蓝古国到高昌、于阗、兹,西域的各民族融合造就了这里复杂而多样的文化体系。
也许这种字迹只是从某个地点乔迁而来的工匠的杰作?
他看看印臣慢慢地攀上去,手指纤巧细致,只是右手的食指与中指略略显现出因绘画而留下的茧子。“小心了。”他在下面嚷了一句。
印臣小心地撑住身体,从背后的背包中拿出拓印的工具将那些类似蝌蚪的文字拓印在一张糙的纸面上。
逐酹将印臣拓印下来的字迹展开来,轻扫一眼之后,皱了皱眉说:“这是怎么回事?”
她狐疑地看向哥哥。
“这些字迹和古墓里发现的字迹非常相似。我一直没有发现这座古庙和墓中的女尸有这样微妙的联系…”
“那我们进去看看吧。”印臣径自走在前面,踏进高耸的庙宇的门槛之前她似乎听见一群人悲恸绝的哭泣声在记忆深处呜咽。
为首的是一名男子,衣衫华丽,体态龙钟。他的白色的胡须在寒风中颤微微地拂动着,她听见他戚戚地念着一段话,依稀听着最后几句是:“大降追福,受佛普度,不舍苍生,兴运慈悲,于时驾降,伏惟尚飨!”
“呜呼哀哉,魂魄归来,伏惟尚飨!”下阶处的人们齐声悲唤。
“印臣,你怎么了,别愣着呀!”逐酹见她神情恍惚的站在门槛旁边,拍了她一下。
“哦!”她缓过神来,默默地将幻觉中男子的话念了几遍。
庙宇里面是一些残破不堪的碎石与腐朽污浊的布幔。大梁已经有些坍塌的趋势,斜斜地倾向一边。供奉的佛像早已不见,只剩下一个莲花型的基座孤寂地躺在正中央。
“这是供奉‘燃灯佛’的庙宇。”逐酹仔细地看了一下莲花座,下了一个结论。
燃灯佛的坐基与众不同,分别是五枚莲花瓣错叠成两层位于底座四周。相传燃灯佛降临于世的时候有一位“为成就一切种智,度无量苦众生”的僧人向他抛了七茎莲花,五茎落于座下,变成莲台,两茎位于两侧,傍依肩袖。这个故事在很多佛经中都曾经记载过。
并且西域一带佛教盛行,信仰着摩尼教、景教与袄教的人们经常将“火”、“灯”一类的事物当作自己的膜拜对象。因此,在当地有非常多的庙宇供奉“燃灯佛”当然也可以叫做“定光如来”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也可以很频繁地看见这位手执灯盏给人间带来光明的佛祖,安静祥和地望着座下的受苦僧众。印臣对这个佛经故事并不曾听说过,可是在潜意识中仿佛存在这么一纤绳,将那一边埋藏多年的记忆从泥土中慢慢拉起,显现出清晰的一角来。
她记得似乎有一位佛,在她额间点上了一枚印记,慎重地告诫自己:“莫坏法身,切记切记!”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也许这座经风霜的庙宇,在千年之前有一番特殊的经历与磨难。生灵的涂炭、僧众的迁徙、文明的消逝…这一切终究被野蛮噬掉了呵!
逐酹站起身,摇头道:“我想除了那些门上的字迹,这里几乎被破坏殆尽了。印臣,走吧。”
她哀漠地看了一眼仅剩的的莲花座,想起一个青衣女子手执一只水净瓶,含着笑,地说:“愿我后生,常为君,好丑不相离。”
然后她闻到一种淡淡的藿叶的香气,从逐酹的身上传过来。
他们从庙宇出来的时候见到了楼兰与钱悦南教授以及他身边的助手。印臣看见楼兰的时候注意到她笑得璨若莲花,丝毫没有矫情的样子。钱教授戴一双深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柔和而慈祥。他的上额,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在简单介绍之后,印臣向钱教授出示了刚才从城隍庙中拓印下来的文字,不长,只有很短的一段。
“这是刚刚印臣在庙门上发现的,和古墓中我们发现的字迹有些相似。”逐酹站在最旁边解释说。
“唔,逐酹,你去墓里再拿些文字样稿过来。”钱教授的样子很专注,头也不抬。
逐酹笑得很阳光的样子,好象替钱教授做事是一种荣幸。“好。”他说完,转身去了。
楼兰回头看了他一眼,再看看印臣,一脸沉思。
印臣问:“教授,您觉得这像是本地居民使用的文字吗?”
钱教授沉道:“很难说。汉朝时善鄯使用的佉卢文与这个有些相似。然而我们没有做具体考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会不会是和田文?”楼兰冒出一句。
“你说的是于阗国的文字吗?”一个叫做杨嵘的助手摇摇头表示怀疑:“于阗在新疆境内,文字又如何会在几千里之外的敦煌出现?”
楼兰笑了一下。“可是我国境内很多地方都出土过波斯的钱币呀!外来的物品或是文化式样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并不奇怪。”
钱教授微笑道:“楼兰说得有些道理。敦煌曾经出土过一本书教做《于阗教法史》,是用古代藏文记载的。这中传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可能。可是于阗国使用的和田语并没有形成文字传下来,至少我们至今没有这样的文字资料显示。”
“也许。”楼兰笑得很神秘的样子,可是没有谁注意到她的表情。
逐酹将一叠糙的纸张交给钱教授。钱教授拍了拍印臣的肩,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也许你的发现会给我们探究古墓的工作带来新的进展。好好干吧,孩子!”
印臣微微笑了笑,然后和他道别,随着哥哥一同往古墓去。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