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经典 > > 第九章

第九章

目录

  静女士醒来时,已是十点十分。这天是阴天,房里光线很暗,倒也不显得时候不早。因为东方明跟军队出发去了,她和王女士同住人家一个大厢楼,她和王女士已经成了好朋友。昨夜她们谈到一点钟方才上,兴奋的神经又使她在枕头上辗转了两小时许方才睡着;此时她口里发腻,头部而且昏。自从到汉口的两个多月里,她几乎每夜是十二点以后上,睡眠失时,反正已成了习惯,但今天那么疲倦,却是少有的。她懊丧地躺着,归咎于昨夜的谈话太刺

  街上人声很热闹。一队一队的军乐声,从各方传来。轰然的声音是喊口号。静女士瞿然一惊,不知从哪里来的精神,她一骨碌翻起身来,披了件衣服,跑到窗前看时,见西首十字街头正走过一队兵,颈间都挂着红蓝白三的“牺牲带”口上着各小纸旗,一个皮绑腿的少年,站在正前进的队伍旁边,扬高了手,领导着喊口号。静知道这一队兵立刻就要出发到前线去了。兵队的前进行伍,隔断了十字街的向东西的交通,这边,已经积了一大堆的旗帜——各各样人民团体的旗号,写口号的小纸旗,青天白地红旗;几个写着墨黑大字的白竹布大横幅,很局促地夹在旗阵中,也看不清是什么字句。旗阵下面,万头攒动,一阵阵的口号声,时时腾空而上。

  静女士看了二三分钟,回身来忙倒水洗脸,失眠的疲乏,早已被口号呼声赶跑了。她猛看见桌上有一张纸,是王女士留的字条:

  不来惊破你的好梦。我先走了。专渡各界代表的差轮在江汉关一码头。十一点钟开。

  诗九时二十分

  十分钟后,静女士已坐在车上,向一码头去了。她要赶上那差轮。昨夜她和王女士说好,同到南湖去参加第二期北伐誓师典礼。

  到一码头时,江岸上一簇一簇全是旗帜;这些都是等候轮渡的各团体民众。江汉关的大钟正报十点三刻。喊口号的声音,江般地卷来。海关码头那条路上,已经放了步哨。正对海关,一个大彩牌楼,二丈多长红布的横额写着斗大的白字。几个泥面的小孩子,钻在人堆里,拾那些抛落在地上的传单。码头边并肩挨得紧紧地,泊着大小不等的七八条过江小轮,最后的一条几乎是泊在江心;粘在码头边的,是一只小兵舰,像被挤苦的胖子,不住地吱啵吱啵地气。几个黄制服的“卫士”提着盒子炮,在舰上踱方步。

  一切印象——每一口号的呼喊,每一旗角的飘拂,每一传单的飞扬,都含着无限的鼓舞。静女士感动到落了眼泪来。她匆匆地通过码头,又越过二三条并肩靠着的小轮,才看见一条船的差轮旗边拖下一条长方白布,仿佛写着“各团体”等字。船的甲板上已经站了人。她刚走近船舷,一个女子从人丛里挤出来着她招呼。这女子原来是慧女士,她来了快一月了。她终究在此地找到了职业,是在一个政府机关内办事。

  王女士终于不见,但差轮却拉着“回声”向上开走了。待到船靠文昌门布局码头,又雇了车到南湖时,已经是下午二点钟。南湖的广场挤刺和旗帜,巍巍然孤峙在刺之海的,是阅兵台的尖顶。

  天是乌云,异常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生队伍中发出悲壮的歌声,四面包围的霾,也似乎动摇了。飘风不知从哪一方吹来,万千的旗帜,都猎猎作声。忽然轰雷般的掌声起来,军乐动了,夹着许多高呼的口号,誓师委员到场了。

  静和慧被挤住在人堆里,一步也动不得。

  军乐声,掌声,口号声,传令声,步伐声,错落地过去,一阵又一阵,誓师典礼按顺序慢慢地过去。不知从什么时候下起头的雨,此时忽然变大了。许多小纸旗都被雨打坏了,只剩得一光芦柴杆儿,依旧高举在人们手中,一动也不动。

  “我再不能支持了!”慧抖着衣服说,她的绸夹衣已经透,粘在身上。

  “怎么办呢?又没个避雨的地方,”静张望着四面说。“也像你那样穿厚呢衣服,就不怕了,”慧懊怅地说。“我们走罢,”她嗫嚅地加了一句,她们身后的人层,确也十分稀薄了。

  静也已里外全,冷得发抖,她同意了慧的提议。那时,全场的光芦柴杆儿一齐摇动,口号声像连珠炮的起来,似乎誓师典礼也快完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