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待修
“小青,我记得从你七岁到我府上来,侍奉凤真快十年了吧?”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太君捧着一盏热茶,边吹气边问着⾝前的侍女。
“回老祖宗,再有两个月,就十年整了。”小青虽说是个大胆的姑娘,可是在一家之主的老祖宗面前,只能老老实实的有问必答,生怕出一丝疏漏。
“你很好,我们家这么多下人丫鬟,就属你最精明,有本事。这么多年来,你跟凤真关系处的也非常好,我很満意。”⾼老太君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
“谢老祖宗夸奖,奴婢就是图个本分。”小青听着老爷的话,似乎别有所指,让她心中有些不安。
“凤真的子,我想你比我还清楚。她从小就是善良,不喜同人争执,在家里自然是极好的,可是若是嫁了人去了婆家,可就有大⿇烦了。”⾼老太君终于开始转⼊正题。
小青的心也突然提到了嗓子眼上,不知道老爷为什么要给自己说这些话。
“老爷已做主将凤真许给了赵国公周文博,最迟一年內凤真就会嫁过去,你是凤真⾝边的亲近人,自然也是要一并陪嫁过去的。到了那边,这堂堂赵国公府上下,凤真就是女主人。她禀善良,容易遭到下人和其他姬妾的轻视和瞒哄,却是不容易维持起来这堂堂主⺟的架子。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饮过一口清茶的⾼老太缓缓的将茶杯放在桌上,问起了小青的想法。
“奴婢定会辅助姐小掌管好姑爷家后院,让姐小放心,姑爷放心,家宅安宁。”小青这时才反应过来符家的老祖宗为何有闲心来召见自己,忙不迭的回答到。
“你能记在心上最好,要知道,你不过是个家生的奴婢,你这辈子就指着凤真。你和凤真是荣辱一体的,你可千万别指着狐媚样子爬上姑爷的,端起姐小的架子,忘了你原本是什么出⾝来的!”
说到这里,⾼老太君的语气陡然间转的烈起来,她的视线如同最锋利的利刃一般刮过小青⾝侧。
小青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老祖宗,小青不过是个被卖⼊府中丫鬟,哪里敢有当姐小的心思?小青定将处处为二姐小着想,帮二姐小在赵国公府掌管大权,当好国公夫人!”
看着跪在⾝前的侍女浑⾝上下颤抖着,似乎是被自己的话语吓到了,⾼老太君这才満意的点了点头:“你起来吧,过些⽇子,我要教凤真如何管家,你便跟着学学。听到了吗?”
“是!”低头下去的小青并没能及时观察到老祖宗的神情,依旧用颤抖的声音回到道。
“行了,你下去吧。”
看着小青那婀娜多姿的⾝影消失在视野中,⾼老太君这才若有所思的收回了目光。
这个侍女,长相绝⾊,⾝材好,一副狐媚脸,正是男人喜的那种,想必早晚会被凤真的夫婿收到上,若是不先敲打一番,恐怕早晚会出问题。
凤真乖巧可爱,说实话却不是个做大妇的料子,以赵国公的地位、年纪、学识和相貌,必定会风流无边,单凭自己这个二孙女,恐怕是镇不住气势。偏偏小青这丫头,长得漂亮不说,还⾜够精明和泼辣,若是能帮衬着凤真,再加上占据着明媒正娶的正宮名分,再早早剩下世子,那就不用自己这个半截⼊土的老婆子再心了。…,
哎,若是凤凰那丫头嫁人,自己个老太太本不用心。以凤凰的能力,不说庒制后宅,恐怕能力一般的丈夫也得听她指挥…
可惜凤凰虽然嫁给了天子,当了贵妃,可如今两年了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在宮里不知受了多少风霜刀剑啊…午后的光照耀下,満头银发的⾼老太君一直在替几个心爱的后辈的处境和未来而担忧,渐渐地带着均匀的呼昅,睡在了大大的⾼背椅中。
就在周德裕向符彦卿提亲之时,周文博正在洛京城外五里的长亭送别即将赴任的川西节度使孟知祥一行人,而诸葛羽也带了十多位随从,前往蜀中主持他投奔周文博以来的一项重任。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云扬,此番定要保重!”已经同孟知祥寒暄过后,周文博紧紧的抱住了四师兄,用力的拍了拍他的后背。
“瑾瑜无需多虑,羽定将不辱使命!”诸葛羽近二十年来,也是第一次前往千里之外的蜀中,然而此时的他并没有多少离别的萧索之情,而是充満了即将大展宏图的壮志情怀。
看着孟知祥、诸葛羽一行人渐渐的沿着官路向西而行,直到消失在天边,周文博这才打算回府。
坐在回城的马车上,周文博这时启动了刚刚弹过提示音的系统。
成长任务《诸葛羽之纵横蜀中》
任务提示:您的下属诸葛羽即将独自处理寻找带回赵国公府亲军的任务,这件事对年轻人的成长极有帮助。
任务难度:六星级
任务奖励:计算中…
周文博这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才能触发任务,系统判定的自己的属下竟然也能触发任务,想必如果他⽇诸葛羽顺利完成任务归来,恐怕自己也能领取到一份额外的奖励吧。
周文博这几⽇也充分利用了每⽇仅能使用一次的《观气鉴才法》,比如说他昨夜在宴席上探知到定难军节度使符彦卿的最⾼属是统帅,而且⾼达90,不愧在这个猛将辈出的时代里还能当上一军节度这样的军阀。
今⽇探知的对象则是即将上任的川西节度使孟知祥,出乎周文博预料的是,这位节度使最⾼属居然不是统帅,而是政治,⾼达85点的政治让周文博很是羡慕。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周文博当初在府中面对吕氏和周德裕、周德修兄弟时所提议的五条策略,此时也就剩下了最后一条招募新兵还未能落实,而这也正是周文博即将重点抓的工作。
虽说已经当上了堂堂赵国公,直接被他主宰命运的人就包括了上千人,若是再加上位于郊县的赵国公亲军驻地的近两万家属,他周文博需要考虑的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本的一个网络写手所能掌控的范围,这让他有着极大的庒力。
文人是什么?或许可说是离不开书的人。起码古人是这样。读书是有目的的,为了广博见闻,学习经典,经世致用。但⽇久成癖,读书就变成了习惯的流,甚至三⽇不读书,便自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有书就有了书房,虽然\"书非借不能读\",虽然书随处皆可读,但读书人谁不希望有自己的蔵书,谁不希望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读书习文会友呢?房间不必多大,有几架书,一桌一椅一盏灯,就有了书房的规模,就有了于⽇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国中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成一统,昑诗作画,烹茶抚琴,\"雪夜闭门读噤书\",或是两三同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滨,或造于山间;或蔵诸市井,或隐于郊野;有的植以南山之竹,有的覆以荆楚之茅,不一而⾜。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那就是清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但崇尚的是\"宜简不宜繁\",力求\"⾼雅绝俗之趣\"。
\"芸窗\"、\"芸馆\"、\"萤窗\"、\"雪窗\"是书房的别名。\"芸窗\"和\"芸馆\"缘于古人蔵书用以驱虫的香料--芸;\"萤窗\"、\"雪窗\"典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求学励志故事。别名虽然别致,也只是在诗文中偶用,因为书房书斋的\"书\"是最雅致大方的。
书房不知起于何时?无论孔子讲学之所、司马迁的着述之室,还是南诸葛庐、成都杜甫草堂,既出鸿儒,自然少不了书香。不过人私书房的普及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在用纸张印书之前,竹简木牍很占地方,搬书蔵书会汗牛充栋,普通人家哪能放那么多书呢?真正意义的书房是充満个人气息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耳,无案牍之劳形。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主人志趣的写照,古来写书房的杰作。
明代的归有光,在青少年时代曾厮守于一间极窄小的书斋,名曰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作者却\"借书満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项脊轩志》写出了一位青年士子的博大怀。
古代文人常为自己的书斋起斋号。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司马迁虽有宏文巨着《史记》传世,但未闻其斋号。《陋室铭》是一篇斋记,但\"陋室\"不能视为书斋名。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这在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清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书斋雅名。袁宗道的\"⽩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袁枚的\"小仓山房\"、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皆是意蕴深远。\"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內热与\",形容內心忧虑焦灼,室主以此表达自己对家国前途的忧虑。斋号寄托着主人的志与情,书房是文人的灵魂之城。
沧海⽇,⾚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彝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是邓石如为书斋撰的楹联。是一种囊括众美的文人理想。小小书房,气象万千。
书房笼罩着书香、墨香,也生出一种古意,升起一缕烟云。…,
古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书籍和器物,越古越有意思。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书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明清文人珍蔵宋元版书,用旧窑或古铜的器物,成了一种雅趣。这在那时的论着或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
接近自然、远离尘嚣是书房的另一种韵致。明代李晔所说的《紫桃轩杂缀》的理想书斋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朝夕⽩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
筑室于山间⽔涯并不现实,但可以造出山房的趣味。
明代⾼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环境:\"窗外四壁,薜萝満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
斋中抚琴,也是文人一种雅好,悠远的琴声\"能使江月⽩,又令江⽔深\"(常建淡泊的琴声\"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王昌龄琴声最宜伴月\"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琴声也可对酒\"一杯弹一曲,不觉夕沉\"(孟浩然)。琴声扩大了书斋之趣,琴声提炼了书斋之韵。
古人书房中少不了香炉,香篆缭绕,像回的琴声,将人引⼊⾼山流⽔的冥想,将人带⼊旷远澄澈的境界。据载有好事者在山中囊云而归,在书斋中放出。不知效果如何,其行为真是憨得可爱。烟云是书房的清韵,本不可強求的。古书名画、四时花草、茶酒谈笑,都会散出烟云。奢侈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