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展宏图(上)
“出来了出来了!”
在媒体记者们的纷纷议论声中,易青一⾝黑⽪夹克配⽩西装当先走上今天的发布会讲台。
在他的旁边,孔儒的英俊令所有记者讶然侧目,纷纷议论华星公司是不是要改换掉乔帆的一哥位置,走大众化的美男路线,力捧孔儒这位要成有成,要脸蛋有脸蛋的帅哥?此时的孔儒,脸上充満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出世清⾼的莫名气质,更使他别样引人注目。
⾝后,依依⾝着⽔蓝⾊拖地长裙,素净的脸上不施脂粉,戴着一整套由她所代言品牌的港香老字号⽔晶钻饰,从耳环到发饰到项链花,无不折着梦幻般七彩绚目的光芒。
而姐妹花一般紧跟在依依⾝后的小云,丝毫不担心在依依惊人的绝世姿容下被抢去了风头,因为她自己都很清楚,她的那种精灵般精致小巧的美,同样是无可替代的,而且充満个。
今天小云穿了一⾝素⽩⾊的无袖晚装配⽔纹月⽩裙短,两条⽟腿滑腻的仿佛时刻在反光一般柔美;而她别出心裁的在自己的前佩带了一条海蓝⾊贝壳项链,一块小巧蔚蓝的贝壳打磨精致,吊挂在前,不但显得品味精巧非凡。而衬得她今天凝啂般的⽪肤⽩滑的如镜面一般。
真是人如其名,今天地小云就好象一朵出釉的⽩云一样飘逸精致,小巧可爱。
随着今天主要人物的⼊场,依依和小云的助理们和京北分公司以张建为首地几名重要行政人员纷纷⼊场坐定。
易青和依依、小云的面前放了一大堆花花绿绿Logo的话筒。店酒大堂到处架着记者们的机器,场內拍立得数码相机的声音响成一片。
易青坐定后清了清嗓子,刚准备说话,忽然眼睛一亮,只见在后三排不起眼的位置,坐着一个非常“起眼”的人。
易青甚至记得他所服务的刊物和他的姓名,就是那位年前在华华星集团关于宣布投拍《花木兰的记者会上,问出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质量问题地记者,《新电影周刊》记者徐未明。易青还记得自己在当天记者会后破例给了他一个发独家的机会,让宝叔带他参观了整个华星大厦。
没想到今天在京北也遇到这位记者。易青决定一会儿提问的时候多给他一些机会。
于是记者会正式开始了。
易青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大家都很关心的《花木兰的拍摄进度问题,表示拍摄顺利,一切进展良好。并且告诉大家目前剧组已经开赴西北马家堡子准备主体部分的拍摄。
此外就是要向媒体宣布华星的几项人事任命。头一项就是推出孔儒出任〈花木兰总制片人地消息?这个职务一般是由一个电影的出资方任命的,在圈內往往是由一些大老板本人或者其直系亲属担任。易青地这一任命,把华星的一位新晋行政人员推到了总制片的位置,无疑也是对外界的所谓《花木兰的投资来自小意的富翁⽗⺟之类的无稽之谈给出了一种态度。
当然,这也只是例行公事。对于嘴硬的传媒而言,一定会有另一番理解,这一点易青还是知道的。
真正令记者惊讶地还是孔儒被任命为港香华星总经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好奇的打量着这位英俊的华星新贵,对于他竟然不是华星力捧的偶像男星感到十分惋惜?少了很多可写的猛料。
接着,易青又宣布了华星明年的动向,除了〈花木兰》之外,还要投拍至少三部大制作,具体题材待定;此外,华星将正式扩张业务,在原有单纯的传统影业公司的模式上扩张成为实力派的大型乐娱集团。
首先是宁倩华导领下的经纪策划部,华星公司将一次重金礼聘五十名以上的港香內地金牌经纪人。并以经纪人为单位,签下艺人百余位,组成新的艺员部。宁倩华自己签下的艺人就包括周依依、卢云、乔帆、吴明⽟、陈云可五位华星一线明星,称她为当今经纪女皇亦不为过。
华星的前⾝是国中星、英皇、华中人影业三大公司重组而成,在原本华星以电影为主要产品不变的基础上,将力图重现国中星和英皇旗下群星璀璨的昔⽇辉煌?扩张后的华星集团签约艺人总数将达到当年国中星和英皇签约明星的总和,并且将在华星成立艺人培训部,专力挖掘新人。
华星和其他商业电影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始终保持着不被商业社会所污染的一种难得的学院传统和学术氛围。在华星,无论是⾝家巨亿的董事会主席易青、副总裁孙茹这样的⾼层、名寻,还是象周依依、吴明⽟、陈云可这样的已成名的巨星都要参与到为新人学员教授专业知识、指导专业课的工作上来,以便将华星的传统薪火相传,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华星集团不但打算大规模签下已成名的艺人,更能凭借本公司的力量自己“造星’。
华星自己培养出来的明星,必然有着成本低、质素⾼、融合強等特点,从商业角度来说,显然比签已成名的明星更合算,这次出演《花木兰》女一号的林小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以前电影圈或者说乐娱圈最大的⽑病,莫过于急功近利。拍电影就是一个连剧本都没有的创意,由寻演牵头,临时组成一个剧组,凑在一起拍一个戏,然后发行了拿出去卖?说是草台班子,其实比草台班子都不如。草台班子至少还都是有原本就认识的工
工作人员组成的,流浪各地唱了不知道多少场戏,彼此配合默契。
而华星的这种生新的电影系统,是把所有的重要工作人员养在一个公司里,让他们彼此悉,形成独特的风格?尽管可能少赚了些钱,少拍了些戏,但是拍出来的东西质量上比传统的电影业生产的产品不知道优质了多少倍。
易青的这项改⾰,就是想试验一下,在大规模赚快钱,捞大钱的同时,增加一些“厚重、稳定”的因素在里面,希望能长线短线相结合,使华星不至于象传统的影业公司一样,红就大红一阵,衰败的时候夜一间就赔个⼲⼲净净。
那港香来说,有多少当年拍过大红的卖座片的公司,一旦失败了一两部戏,立马就撑不住了,一点基也谈不上。这次的《花木兰》停拍事件,才出了一点纰漏,所有的媒体都说华星会倒闭,好象浑然忘记了这是一家曾经拍过《潜龙于渊这样拿过十几项金像奖、票房巨亿的拥有辉煌历史的公司。
所以签下来的艺人当然是负责给公司和她们自己赚快钱的;而当他们过气了,不再能吃青舂饭的时候,就可以渐渐退下来做专业指寻,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告诉给后来的新人们,而且⾼额的艺人培训部的课时费,加上桃李満乐娱圈的荣耀,⾜以使他们不用退出这个***的历史舞台。这样就形成一种良循环,使得乐娱圈和电影圈越来越象一种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而不是发了疯似的捞快钱的怪圈。
以往的港香 乐娱圈,缺的就是这种氛围和机制,所以港香男女演员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这一代都是青⻩不接,港香金像奖连着三年给了张子仪、周讯、巩丽这些陆大女演员。当年四大天王、发哥、梁超伟、梁佳辉、刘清云、林素霞、张曼⽟等等演技派的明星演到半百之年还在演,年轻的一代男靠吴燕祖、女靠张百芝,剩下的没几个能拿到台面上来?这是可想而知的情况,所有人眼睛都只有钱,没有人关心这个“产业”的“技术含量”连观众都以为这个***只是靠易和包装、宣传炒作就可以使一个人红起来?象这样的一个***,怎么可能实现产业化?怎么会不产生接续不下去的断代情况?
易青只相信一点,那就是任何产业、行业,或者⼲脆说钱赚的商业行当,要想长长久久的有钱赚,就要消费者认可;要想观众花钱消费这些产品,归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是真功夫真技术!其他的一切因素纵然存在,只能是支流末节,否则这个行业就存在不下去?大到微软、美孚这些托拉斯企业,小到天桥下骑着自行车卖糖葫芦,都规避不开这条规律。
成立新的艺员部之外,华星公司还将成立新的全资子公司两家,从事唱片发行和广告制作;同时,成立专门的慈善事业部,打理华星名下所有的慈善事业,树立华星群星的亲善平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