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科幻 > 穿越时空再续情缘 > 第四十一章:设宴(1)

第四十一章:设宴(1)

目录

  爱上一个人非常简单

  爱上一个曾被抛弃过的人却非常难

  等到发现的时候,是否为时已晚?

  “答应我,无论你是否想起以前,都请你不要离开我,我愿意为以前所做的一切向你道歉请求你的原谅,不管我以前对你做了什么,可是你一定要相信现在我是真的爱你——”

  周丞的话对以前的记忆一片空白的茵茵来说太难懂了,也太难理解,现在的周丞说爱她,那么以前又是怎么样的呢?

  “你想起也好,不能想起也无所谓,你只要记住,在我现有的生命力只能容下你一个,今后不管你的选择如何,这点也永远不会改变——”

  从周丞稍带有苦涩、悲伤的神情看去,即使茵茵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此刻他的神情却让她有种莫名的伤感?

  曾经到底发生什么事?为什么能够让周丞路出这样苦涩的神情?自己曾经真的爱着这个人吗?茵茵清楚的感觉到周丞对她的真心,但为什么面对他的表白,自己的心中却有些苦意?好像被不过气?

  这一天,茵茵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度过的,脑子都是周丞的话…

  ——翌——

  刚从梦中醒来的茵茵,脑中还不时回想起昨周丞的话,熟悉后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自己身后的蕾儿正在细心替自己梳头…

  “蕾儿——”

  “什么事,小姐?”

  “你说你自小跟在我身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呢?”

  “我自六岁那年被夫人收养后就一直跟在小姐身边了,如今应该已经有十二年了吧?”

  “真的很久呢,那么对我的事应该很清楚吧?”

  “小姐说的是?”

  “我和皇上——”

  听到茵茵的话,蕾儿停住了手中的动作,前一刻还一脸欣喜的表情此刻僵硬住了。

  “怎么了?”

  “不、没什么,小姐请说——”

  茵茵见蕾儿的异状于是问道,蕾儿很快调整好情绪又变回平的样子。

  “呃?我想知道,以前的我真的爱过他吗?”

  听了茵茵的话,蕾儿再次怔住,真的爱过?蕾儿清楚的记得自从她跟着茵茵的时候,茵茵就非常喜欢周丞了,经常在她面前说长大后要嫁给他,聊天的话题也从来不离开周丞,她非常清楚茵茵是多么的深爱着周丞,然而周丞却将茵茵伤的彻底、伤的体无完肤,如今他厚脸皮的将茵茵留在身边蕾儿已经感到不悦了,竟然还有脸提起以前的事?

  “皇上是不是对小姐说了什么?”

  “嗯,我忘记的事都是他告诉我的——”

  “那么他也说你爱他了吗?”

  “嗯,所以我才想知道是不是真的。”

  蕾儿放下手中的木梳,表情十分沉重。

  “怎么了?”

  茵茵转过身来,看着蕾儿,同样,蕾儿也看着茵茵,蕾儿不在想,以前的茵茵也会有这么坦然的一面吗?那个把所有伤心事都会埋藏在心底的茵茵…

  “他说的是真的——”

  哪怕蕾儿不想承认,但茵茵爱过周丞确是事实,就算结果不用尽人意。

  “小姐自小就十分喜欢皇上,尤其是当和皇上订下婚约之后,小姐为了博得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心,经常都十分努力,甚至还在他年十八的寿宴上为他献舞,因为那次的献舞,小姐的舞技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因而成为与当时天下四姬齐名的舞姬,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只有四姬会成为五姬的原因——”

  “献舞吗?”

  既然能做到在众人眼前献舞,可见当时一定深爱着周丞,茵茵想到原来周丞说的是真的,其实,她所遗忘的过去都是周丞告诉她的,她也都相信了,唯独这件事无法轻易相信,没想到会被证实,以前的她真的爱着周丞吗?为什么在她内心深处感觉不到丝毫对周丞的情意?她承认自从清醒过来而遗忘过去之后,她曾多次对周丞有所动摇,只是她清楚的感觉到这些并不是爱情,不是想要和他永远在一起而成为他的人的心情,在她内心深处所残留的感觉告诉她,她所爱的人并非周丞。

  “原以为小姐可以如愿的成为太子妃,却没想到在婚礼的前一年,他解除婚约,同时另选蒋小姐为太子妃的人选——”

  “什么?”

  本来内心还在挣扎的茵茵被蕾儿接下来的话所震撼

  “小姐为此而伤心了好久,后来单独去见了他,回来之后小姐的样子就变得很奇怪了,再后来小姐还想要去见他却被老爷阻止了,小姐一心想要见他、孤注一掷的铤而走险,竟然想要爬墙,因此而失足从围墙上摔了下来,因为是头部先撞击地面的,就连御医也曾一度认为小姐没救了,小姐却奇迹般的醒过来了,当醒过来之后也像现在这样把以前的事都忘记了,即使如此,那时小姐失足摔伤差点丢了性命,他却从未来看过小姐一眼。”

  听了蕾儿所叙述的过去,茵茵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和周丞说他爱着自己的话语相比,事实却非如此,而且过去也比茵茵所想象的更加复杂,按蕾儿所说的话,自己应该曾也失去过一次记忆?也就是说再度失忆吗?到底在她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从周丞那里她只知道自己的名字、身份以及和自己病倒的原因,其他的呢?茵茵曾答应过,除非周丞主动告诉他,其他的就不要多问,茵茵一直都履行着,然而现在听了蕾儿的话后,让茵茵对以前充了疑惑。

  本书源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