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仙侠 > 神志新传 > 第二百五十章 立大志弃文从武

第二百五十章 立大志弃文从武

目录

  立大志弃文从武逐匈寇义勇当先

  书接上回:话说岳和一家人回到下洼村,他们四处寻找也没找出可以开垦的地,只得在依山的一个平坦处,搭建了间草房,临时先暂住下来。

  改天,岳和怀揣着县衙赠送的一百五十钱银子,到县城卖了些⽇常所需的用具,这一家三口在山脚下就算是过开了⽇子。可是,官府发放的米粮又岂能维持长久?刚巧隔山就是武家帮,这个村子有家财主正好有地出租,岳和养家心切,于是就跟这财主家签了地契,从此沦为了佃户。

  一晃七年过去,岳和他们一家人也已经迁居到了武家帮。秀娘见岳飞这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起来,人也活泼可爱,秀娘便开始教飞儿习字。没想到飞儿这孩子不仅聪明,又勤奋好学,可岳家由于家贫,买不起纸张笔墨,于是秀娘就想了个办法。她弄了个竹蓖,盛満细沙,做成了个沙盘,这样拂去抹平,可以反复地练字。

  又过了三年,岳飞已満十岁。秀娘觉得飞儿他是个好苗子,便有意想给他请个先生,这样将来若科举进第,也好有番作为。

  话说秀娘把自己的想法跟丈夫岳和一商量,岳和却紧锁愁眉说道:“这两年光景甚差,打下的⾕子连地租都不够,我们现今还在吃欠粮,哪里会有余钱去请先生?”

  秀娘望着门外蹲在沙盘前写字的飞儿,不噤泪出双行。

  岳和“唉”了一声说道:“要不这样,我看财主家的书架上蔵书倒是不少,明⽇我便跟财主讨借一些,哪怕再加点租子也都划算。我闲时再找份零工,积点现钱,这样以后也好替飞儿他请个先生。”

  就这样,岳和他一边务农,一边又四处打工,五年又很快过去。

  这一⽇,岳和夫妇将飞儿叫到跟前说道:“我儿自顾习书,虽勤勉善学,但若不从师,终难成器。故而⽗⺟多年积攒了些银子,明⽇你可到县城去寻个先生。”

  令人没想到的是,飞儿他自长大以来,第一次表现出了不驯。只见他坚定地摇了‮头摇‬说道:“不,孩儿不从师,但愿去县城寻一把好。”

  秀娘闻听立刻怒道:“飞儿如何不知⽗⺟甘苦,怎竟说出这样话来?”

  岳飞一脸认真地说道:“娘亲、爹爹,语云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孩儿从武,亦可报效‮家国‬。”

  这时,岳和一跺脚,他指着案头的书说道:“为⽗因你凭阅,家中少食了多少米粮?你习书若渴,为⽗也不辞劳苦。眼看你也已成年,若不加勉,这岂不前功尽弃?”

  岳飞耐心的解释道:“爹爹,孩儿自认为诗书礼仪均已读过,若习文兼尚武,这岂不文武双全?”

  岳飞这一句话说得令⽗亲岳和口哑。其实岳和知道飞儿他自幼便和同村的一个叫做周侗的豪人学。如果飞儿他张口说是要买弓,岳和倒能理解,可是想不到飞儿开口便说是要买,这倒教岳和倍感意外。因为飞儿这孩子从小一向懂事,岳和本想一绝飞儿此念,但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出来。正在无奈之际,就听秀娘说道:“我儿寻须得文武双兼,你若能写出篇像样的诗文出来,你⽗他必能允你一杆好。”

  秀娘她是怎想的呢?岳飞从武,她这个作娘的自然也是不太愿意的,她之所以要岳飞写诗文,就是想给飞儿出上一课,教他知难而退也就罢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岳飞竟将一诗一文写満一纸,到了⽗⺟手中。

  秀娘虽是个识文断字之人,可对于诗文来说却是一窍不通。岳和更是个大字不识的庄家汉子,这一篇诗文在他看来就像是一窝蚂蚁,密庒庒没个头绪。最后还是秀娘有了主意,她将诗文卷成一卷给岳和说道:“我们家地主他蔵书颇丰,想必是个有学问的人,不如你请他评阅一下,便知深浅。”

  岳和将纸筒往怀中一放笑道:“亏娘子聪明,其实闲谈中我便知他是个休官隐居之人,必然才学过人。”

  就在当天,岳和便把岳飞所书的诗文给了地主评阅。地主看过了之后先是一皱眉,然后问道:“这些诗文是从何而得?”

  岳和赶紧应道:“此乃我家⽝子所写。”

  地主点了点头又问:“你平⽇里借书都是为他所读?”

  岳和一躬接道:“正是!我家⽝子自幼喜读,不知他今⽇之文章怎样?”

  地主将诗文又重新卷起给岳和说道:“依老夫看来,你儿他有此文章,将来不敢说金科⾼中,但在本县做个举子还是毫无问题的。”

  地主说着话又用手拍了拍岳和的肩膀说道:“你儿他诗文具佳,相信将来必是能食官奉之人。待它年科考,可叫你儿他前去应试,若能得中,何用为他人佣耕?”

  岳和一听他欣喜过望,到了晚上他回到家中,刚一进门,竟发现门旁戳着一杆崭新的银

  岳和回家这一路上是満怀梦想,这回一下子就都化作了泡影。他气生生走到里屋见了秀娘便问道:“娘子为何如此宠溺飞儿?不是说好了凭诗文之优劣才能买的么?”

  岳和这一句话说得秀娘也没了头脑,她想了一下,急忙从柜中取出个包裹,伸手在里边又摸出个布囊,她倒出银子数了一遍说道:“这都是家中所存,并未失少,他爹此话缘何说起?”

  岳和看了看秀娘手中的银子,他挠了挠头说道:“是为夫错怪了娘子!可不知飞儿他的银又是从何而得?”

  等到了晚饭时间,只见岳飞头汗如蒸般跑了回来,他一进门就抱过泥盆到院中去洗脸。

  待岳飞再一进门,岳和在门口劈头问道:“飞儿,你的银从何而来?”

  岳飞用袖子擦了一把脸显得不经心地说道:“爹爹,孩儿今⽇去了趟县城,只卖了几幅字,便换得一杆银,而且尚有富余。”

  岳飞说罢,又从怀中掏出几颗碎银,呈在掌心上。

  这时,秀娘抢上前来,她一把将岳飞手中的碎银打落在地,斥责道:“我儿怎竟如此不知羞聇?俗话说学好文武艺货卖给‮家国‬,我们修文习武,当以礼义为先,家贫不能屈节,又岂有以文卖艺之理?”

  岳飞闻听跪道:“娘亲教诲,孩儿谨记了,⽇后绝不敢再犯。”

  秀娘又将目光转向岳和问道:“我儿诗文地主他如何品评?”

  岳和看了看岳飞,一笑道:“地主言说飞儿他凭此文才,将来必是能食官奉之人,让我们对他细心栽培,以后若科举应试,我们家从此便不必再为他人耕作。”

  秀娘听了,他看了眼岳飞,又瞧了瞧门旁的那杆崭亮的银说道:“为娘允你弃文修武。不过,习武乃是为尽忠报国,不可倚強凌弱,更不可结草寇。”

  岳飞拜了一拜说道:“孩儿自当卫国为勇,护守一方国土,绝不敢落草为寇。”

  各位:说到这,咱再唠一唠岳飞的这杆银。大家都知道岳飞手中的这杆银是行如猛蛇,天下无敌,那么,岳飞手中的这杆银一定价值不菲,花多少钱买的呢?反过来。岳飞卖字又卖了多少钱呢?

  其实大家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岳飞卖字总共也就不过半两银子,可是,岳飞的那杆银又值多少钱呢?银,顾名思义,头是银的,大概价值不菲,起码从重量上来说,也不止一两银子吧?其实不然,所谓的银其实头并不是银的,因为银子太软,不适合用作兵器。说实话,那时候的一杆银其实就跟常用的犁耙锄头价格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兵器的头是用冰铁打造的,所以看起来⽩铮铮的耀眼,就跟亮银一般。再就是杆,岳飞用的杆乃是用藤木修成的。因为藤木有一个好处就是软中带硬,硬中有软,比较有柔,俗话说叫做宁弯不折。而且,如果在出之时颤动杆,那头立刻就会变得形如梅花,难分虚实。这就是岳家的独特之处,又有多少胡人葬⾝在这杆下,现在已经无计可数了。

  话说在当时,金兵常常进犯中原,袭扰当地的百姓,因此岳飞便加⼊了乡里自发成立的义勇军,抗击金军。这支义勇军其实人数并不算多,也就六七百人的样子,可个个都武艺⾼強,英勇善战,再加上他们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对地形环境都比较悉,因此上他们经常能以少胜多,使得金军只能避开此地,绕道而行。

  刚才有人就问了:岳飞不是跟周侗学的么?怎么又喜上了?他的法又是跟谁学的呢?这话,因为一直都没机会说,这会儿,我老瞎子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两句。

  前边咱提到过,岳飞从豪人周侗学,那么“豪人”又是何意呢?周侗之所以人称他“豪人”因为他不仅是弓箭的好,而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个武艺非常⾼強的人,所以才被人称作“豪人”

  岳飞跟周侗习武,刚开始周侗只教他技,后来又传给岳飞一些拳脚功夫和刀法。许多事情往往仿佛都是天命所定,岳飞生来就喜,可师⽗周侗却一直都不肯教。这里其实也有个原由:因为岳飞从小学,而且是左右开弓,这样就练就了一膀子的好力气。大家知道,乃是十八般兵器之贼,说的是工于巧,精于湛,使的是巧劲,能够四两拨千斤。反过来,属于轻兵器,在力搏上就明显吃亏,所以使的人要求技艺精湛,利在速胜。从岳飞的条件来说,但凡有力气的人都喜使重兵器,像刀、戟、斧、锤等等,这样才能发挥出力量的优势。所以师⽗周侗他只传岳飞拳法和刀法,是有道理的,这叫做因材施教。可岳飞他却偏偏爱上了,师⽗周侗也一直迟迟不肯教。

  一次偶然的的机会,岳飞练罢了一套拳,蹲在一边休息的时候,出于习惯,他顺手拾起一在地上划划点点地练起字来,写着写着,他突然“笔”端悬空,渐渐飞舞起来。

  师⽗周侗看见,走过来问道:“徒儿是在练字还是习武?”

  岳飞将木提在手上比划了两下说道:“师⽗,徒儿幼年便以沙盘练字,似乎觉得书法与法有雷同之处。”

  周侗往岳飞手上的木看了一眼,道:“说来听听?”

  岳飞用木在地上边写边说道:“师⽗请看,法一如书法,也讲究轻重缓急、虚实相济,还要气灌丹田,一呵而就。”

  周侗闻听哈哈大笑道:“想不到我徒未学技竟能悟出法真谛,孺子可教也!”

  就这样,师⽗周侗才拼自己年迈之余力,悉心传授岳飞一套法。岳飞凭借自己书法之所悟,进行了承传和光大,这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岳家

  现在咱们再接着说故事。

  话说当时金兵常常进犯中原,袭扰百姓,乡里自发组成了一支义勇军。一开始人数不多,也就是百八十人的样子。尽管如此,由于他们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对于地形环境都比较悉,所以面对金军却总能以少胜多,屡屡奏捷,从而使乡邻百姓的财产免受了损失。就这样,这支义勇军的名声越来越大,引得十里八村的义士纷纷来投,没多久,义勇军人数就猛增到了六七百人之多,岳飞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其中的。

  虽然这支义勇军能打善战,声威鹤立,令途经这里的金军不得不绕道而行。可由于当时的宋徽宗格软弱,主张议和,所以各州府的官兵也只能驻军防御,皆不敢出兵与金军锋。这样,义勇军虽勇,可毕竟是孤军作战,无法远征,再加上这么多人的队伍没有朝廷的军饷,只能靠附近的乡绅济粮来维持,何能长久?

  果然仅两年光景,义勇军由于军中缺粮难以为继,以至于人心浮动,便开始陆续有人离去。

  就在这个时候,岳飞的⽗⺟岳和跟秀娘也在暗地里商量。秀娘觉得,飞儿他加⼊义勇军,这虽然是一件有利于乡邻百姓的义举,可毕竟是群龙无首,又得不到朝廷的支持,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岳和心想:如今飞儿他已经年整十九岁,该是给他说一门媳妇的时候了。趁着这几年的收成好,家里积存了不少现银,不如赶紧盖间房子,把婚事办了,或许这个新媳妇能把飞儿的心收住,令他弃武从文,这样将来若能治国安家,才能落得忠孝两全。

  各位:岳和两夫在准备给岳飞张罗婚事,这婚事定在何时,又娶的谁家之女?

  这话,咱留作下回分解。

  本首发于王

  

  

  

  

  

  

  上一章 神志新传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