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仙侠 > 神志新传 > 第四十九章 精卫林荫识异人

第四十九章 精卫林荫识异人

目录

  上一回说到:精卫挥泪告别众人独自下界,直奔龙门山。来到龙门山,精卫在山上找了个山洞,将包裹蔵在洞內,然后化作大鹏起在空中。

  精卫先回到永济城,从空中俯瞰,见城上旌旗迥异,已是夏朝天下。精卫知道此处已无可留恋,便返⾝回到龙门山,见断崖处是一道笔直的峭壁,岩石褐如⾚铁,像⾎染的一般。又见隘口处不时翻卷出滔滔巨浪,拌合着哗然的击⽔声,仿佛在诉说这里曾发生过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精卫在空中盘旋了一阵,不噤心中产生一股切肤之痛。她回到山洞,现出原⾝,从⾐袖上撕下一条⽩布系在头上,然后提着包裹,悄悄来到山下。

  精卫见山下有几个壮汉结伴而行,从言谈中得知,这几个人是要到山上修禹王庙的。精卫跟随其后,把心一横,暗道:我精卫当年葬海之怨可以不报,但今⽇的杀⽗之仇我岂能坐视?我若到了禹王庙,非一把神火将其化为灰烬,教他死后不得安⾝!

  精卫边走边想,忽见前面有个小女孩,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双手捧着一把泥土,一步一步在山路上走得十分艰难。

  精卫几步赶上问道:“小妹妹,捧一把泥土上山作何用?”

  女孩仍不停下脚步,伴着急促的息,断断续续地说道:“这,这是——我家里的——泥土,我把它放在——禹王庙的——下——下面,代表我——全家——为修禹王庙——出了一分力。”

  精卫疑道:“为何不与⽗⺟同来?”

  女孩答道:“⺟亲在家中照顾久病的祖⺟,⽗亲跟随大禹治⽔,在龙门山被巨浪打下山崖再没回来。”

  精卫拍拍女孩的头问道:“你⽗亲帮大禹治⽔死在河中,你不恨大禹吗?”

  女孩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不恨,是大禹叔叔帮我们治⽔!”

  精卫听女孩这么说,便不再问。待到了半山,精卫见在这里的民工各个精神抖擞,热情⾼涨。囤土垒石者,伐木雕梁者,皆神情炯然,细致精到。

  精卫叹了一声,转⾝看见一座营帐,门旁站立俩兵卫,门楣上挂着一个临时制作的牌匾,上书“雷州府”三个字。

  精卫⾝直奔府门,她见了兵卫说道:“小女子是雷州的百姓,有事求见知府大人。”

  兵卫说道:“府台大人有话,凡平民百姓,来者不拒。”

  精卫闻听“来者不拒”便欠⾝径直走进大帐,见帐中只有两人,两桌,一桌居中,一桌在旁,正桌端坐一人,头戴乌纱,一脸正气。旁边桌前有一人双手垂立,看装束只是个小吏。

  精卫见了知府,跪地泣道:“小女子丈夫因跟随大禹治⽔死于河中,小女孤⾝一人无以为继,望知府大人抚恤!”

  郑乙辛在桌案旁边打开一个箱子说道:“这里皆是皇家的官银,你可尽自己所需随意拿取。”

  精卫谢过知府大人,起⾝上前,张开双臂,做搬箱状。

  郑乙辛见状说道:“这些官银乃本府呈报夏王修建禹王庙拨下的资费,也是此事恰不逢时,正赶上夏王举兵征西,国库空虚,只准了不⾜千两纹银,以这些纹银修建禹王庙已是捉襟见肘,希望民女能够体谅官府难处,按需所取!”

  精卫抬头问道:“何谓‘按需所取’?”

  郑乙辛笑道:“民女若想安于生计,则一锭纹银⾜矣!若尚需供养老幼,则两锭纹银既可。”

  精卫说道:“修建禹王庙乃劳民伤财之举,大人何不罢工?”

  郑乙辛怔了一下,起⾝离座边走边说道:“为官则当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你乃女流,不解此事因由尚可理解!”

  说着,郑乙辛来到精卫⾝边,以手向外一指说道:“本官若罢工,得先问问门外这些民工百姓是否答应?这些民工并非本官征召,皆自愿而来,他们在此劳作,除吃些米粮外分文不取。本官已命总管将他们登记造册,累计工费,待工程完竣,定将银两发放下去。”

  郑乙辛一席话说得精卫暗自惭愧,猛抬头看见桌案后方有一个用蓝布蒙着的⾼大东西。

  精卫正在观看之际,郑乙辛走过去掀起蒙布说道:“这就是已经铸好的大禹神像!只是因国库无⻩金可派,只能以铜⾝示人。本官正在民间征集善捐,为大禹神像镏一层金。”

  精卫上前仔细看了看,见塑的是一个红脸大汉,他脚踏⻩龙,剑眉倒竖,左手紧握龙角,右手⾼举神斧,一派豪壮之气!精卫见塑像上大禹的面容果然与自己梦中所见一般无二,只是在塑像中更显出大禹的刚毅和神威。精卫看了塑像,心中不由从对大禹的暗恨转为敬佩。

  精卫转⾝来到桌案前,将包裹放在桌上对郑乙辛说道:“知府大人,其实小女今⽇并非为求抚恤而来,今⽇到此是想与大人结些善缘。”

  说罢,精卫将包裹內的布包打开。

  郑乙辛定睛一看,喜不自噤。他看了看左右两个布包,然后指着翡翠宝⽟说道:“这个请民女收回,本官不收!”

  精卫不解道:“大人因何不收?”

  郑乙辛道:“此次善捐,只为建禹王庙所需,凡与修建禹王庙无关之财物本官一律不收。”接着,郑乙辛又指着金条说道:“这个,本官也只收一半。”

  精卫更加不解,问道:“大人又是何意?”

  郑乙辛说道:“本官收受民间善捐,凡有耳环成双者,只收一只。若是戒指头簪之类,一只一概不收,若有两只,只收一只。”

  精卫眨着眼睛,望着郑乙辛,脸上仍是写満了疑惑。

  郑乙辛微笑了一下说道:“⻩河连年⽔患,百姓流离失所,贫者居多,所谓富者,也只不过存留了一些金银细软。因此,本官在收受善捐之时,更当谨慎处之,使百姓不可因善捐而致困。”

  精卫听了郑乙辛的话,更被这个慈眉善目的知府所折服。心说:品德如此⾼尚之人,言行必正!他如此推崇大禹,那么大禹的品行必在此人之上。

  于是,精卫坚持地说道:“小女家中尚有金条,因小女体力有限,故此只带了一半,望大人全部收下!”

  郑乙辛注视着精卫,有些犹豫地说道:“这等说法本官倒是初次遇见,可本官亦不能坏了规矩!”

  精卫迅速拿起一金条收在袖中说道:“大人不必为难,小女子留下一在⾝上,相信有这金条在手,⾜够小女子一生所需。”

  郑乙辛笑着点点头道:“如此说来,本官只好破例收下!不过,本官还有一个规矩,凡来本府出捐,必须登记在册,否者——”

  精卫接过话道:“实不相瞒,小女本是大禹的表妹,因洪⽔之故,亲眷分离已多年不见。今⽇求大人指明表兄家室下落,小女也好前去团聚。”

  郑乙辛惊道:“如此说来你与大禹乃是亲眷,那么善捐之事只当是家人內赠,无需在册!”

  精卫道:“正是如此!还望大人为小女指明路径。”

  郑乙辛带着精卫来到帐外,将大禹家的住所、路径详细讲明。精卫谢过知府,提了包裹上路。

  此时正是刚刚过午,⽇光如炙。精卫走上一条山路,沿林荫小路正翻过一道山梁,面过来一个武生打扮的青年。只见他束带头,英发⾼耸,肩宽背扩,⾝着青⾐,膝下扎着绑腿,脚登云靴,肩扛一杆三尖两刃刀,煞是威武。

  两人在小路上擦肩而过,相去不过十步,两人不约而同都回头观望。

  精卫见青年武生亦回头,便有些不好意思,因见此人额头上生有一只竖眼,就问道:“请问这位小哥,你可是异人?”

  武生答道:“在下正是一人!”

  各位:这两人说话差,因精卫见此人多生一只眼睛,又见此人神态气质不同寻常,非神既仙,于是才问武生是否是异人。这武生将此话理解成是问自己是不是独自一人,所以才回答自己是一人。也就是这句差的对话,才成就了一段姻缘。只是这是后话,咱暂且不说。

  话说这武生见精卫如此发问,便也回问一句:“请问‮姐小‬一人否?”

  精卫点头道:“我亦是异人!”

  两人虽然两问各不相搭,可彼此都有好感。

  这武生又问道:“‮姐小‬意何往?”

  精卫答道:“小女去后田庄探访亲戚。”

  武生说道:“此处去后田庄尚有许多山路,且地僻人稀,常有野兽出没。‮姐小‬若不介意,在下愿送‮姐小‬一程。”

  精卫一想:反正自己独自一人也是寂寞,有个异人相伴岂不更好?于是便答应下来。

  精卫与武生并肩而行,精卫边走边问道:“敢问小哥是何来路,意何为?”

  武生答道:“在下乃⽟泉山金霞洞⽟鼎真人门下弟子杨戬,奉师命前往天魔山救⺟亲出山。”

  精卫笑道:“我道小哥气度不凡,原来是清虚门下的⾼徒!”

  杨戬亦笑道:“不敢当!请问‮姐小‬如何称呼?”

  精卫一想:既然人家已经报出了门第,自己也无需隐瞒。便说道:“我乃是不死鸟精卫,现在银河天宮为仙。”

  杨戬闻听止步,瞪大眼睛说道:“就是那个曾经衔石填海的精卫?”

  精卫点头笑道:“正是!”杨戬赶忙施礼说道:“原来是天仙下凡,小生失礼!”

  精卫道:“你我俱是异人,何需多礼?我此去后田庄是了结一段善缘,之后亦前往天魔山看望两位仙姑。”

  说话间两人已走出了山林,眼前现出一座村庄。杨戬以手指道:“前面就是后田庄,小生因救⺟心切,在此告辞。仙姐若结得善缘,你我天魔山再会!”

  精卫道:“多谢小哥不辞劳苦,山路相送!”

  杨戬辞道:“今⽇能与仙姐相识乃三生有幸,有何劳苦?在下只盼与仙姐能再次相会!”

  杨戬说罢,与精卫告别上路。

  正是:姻缘哪得曾相许,全赖神机巧安排!

  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来自王小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