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经典 > 傲雪之梅文集 > 走进藏家

走进藏家

目录

  ‮浴沐‬在川主寺明媚的阳光下,穿行于蔵区,领略蔵族同胞不同的文化习俗与风情。浓浓的好奇心让我觉得到处都是令人灿喜的风景,每个角落似乎都有我探寻的目光。每到一处,我都会努力搜索大脑里的词汇,想用最完美的词句来描述心情,用最精美的语句来记住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可每次提笔,都感觉词穷句短,不知是这儿的风景迷幻了那些本能的意识,还是自己大脑的储存量太少?我只能用这些残章断句,去回味无穷的精彩与感动…

  一路走来,那独具特⾊的蔵区风情,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去的四川阿坝,是安多蔵族,属于东蔵地区。在川主寺,还有一个一妻多夫的村寨,那是典型的“男尊女卑”那儿的女人,只有生孩子和⼲活,命运如那些牲畜一般低贱而悲苦,这一切都是缘于贫穷和落后。可这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随着改⾰开放,他们凭着旅游业和牦牛的养殖,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民族。现今,我们也不愿意去在他们面前去提及那段伤心历史,因为,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痛暴晒在阳光下,还是把祝福送给他们吧!

  在蔵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耝犷,看起来像我们平时所看见的古朴久远、精妙绝伦的庙宇,这可能跟蔵族同胞信佛有关吧。走进去,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不敢大声说话,不敢胡乱瞎想。一个蔵族阿妹说“举头三尺有神灵”进屋子,我们不能踩门槛,不能随意拍照,这样一说,让我们越发感觉阴寒神秘。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蔵室,层⾼较低,旧时蔵族女人生孩子就是在一楼,说明他们的命运跟那些牧畜一样;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蔵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而牧区蔵民多住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这些帐房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多数矮小陈旧,感觉人要进去都要低头而入。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适合牧民生活。我一直在想,牧区牧民住的地方,方圆几里、几十里都看不见房屋,城镇,他们吃喝,生活用品方便吗?他们的孩子,怎么上学念书呢?

  在这些蔵民家里,民居室內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据说,他们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在庙宇和供佛上面,另外一部分则是置买一些挂于腰间的饰品,所谓“腰缠万贯”的民族,如此得来。

  在川主寺,我们还参加了民族风情烤全羊活动。走到一家蔵族人家门口,就听到里面有着非凡的热闹,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宴,強烈的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家的阿妹给我们献上了⻩⾊的哈达,并送上一句“扎西德勒”送⻩⾊哈达,有能够给你带来好运,保佑你,祝你幸福之意。然后通过“经盆”洗手,转经筒,先男生后女士依次‮入进‬他们的家“男尊女卑”又一次体现出来。

  家里可谓是金碧辉煌,⾼朋満座。这家的蔵族姑娘小伙都是能说会唱,能歌善舞,给我们讲了一些蔵族习俗,并教我们几句常用的蔵族语言,我们这群来自‮国中‬四面八方的朋友,在他们在带动下,很快都跟着嗨起来。这些充満浓郁的蔵族风情文化,圣洁的哈达、飘香的青稞酒、浓浓的酥油茶、香脆的木耳、圆圆的牦牛蛋(实际上就是土豆)、肥美的烤全羊…让我们尽享其中。蔵族兄妹还不忘了跟我们互动,让阿哥和现场一美女,即兴表演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婚嫁习俗,惹得大家一阵欢笑声和喝彩声。当然,⾼歌一曲对于他们过说,更是信手拈来了。聆听来自⾼原最原始最⼲净的声音,让我们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一起手牵手围绕着欢快的锅庄跳起舞来,大家都激情飞扬,恍惚间,都成了能歌善舞的蔵族同胞了。大家笑着,唱着,跳着,乐着,忘却了所有的尘世杂念,甚至是忘记了自己还是⾝在红尘之中,还有很多红尘俗事。

  不知怎么,我似乎是融入不了这样热闹的场面,总感觉那种热闹快要让人窒息一般。尽管我是那么喜欢蔵族舞蹈,可此时,我找不到那种想要舞蹈的感觉,许是这种热闹太张扬了,我不太习惯罢了,也或许,我从骨子里还是喜欢安静的。于是,偷偷出来,把哈达挂在院里的一颗树上,许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溜出了这热情喧闹的蔵族人家。

  走出院子,微风轻拂,丝丝凉意瞬间袭来。夜幕下的川主寺,更添一丝神秘的⾊彩,这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之地,一些古朴悠远的蔵家房舍,鳞次栉比地建在小镇上,每个房舍都亮着一盏灯火,舍弃世俗的蔵族同胞们就是在这平凡的光亮中寻求佛法赐予的大光明。这一群蔵家人,正简单而充満希望的生活着,那张张明媚的笑脸,那一抹抹灿烂的⾼原红,将永远深刻的印在我的心里。

  傲雪之梅2014年8月19曰于梅语轩

目录
返回顶部